阳西海滨电力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 529800
摘要:近年来,电力行业中的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一系列的先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并阐述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具体应用领域,对于推动电力行业的生产效率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电气; 自动化技术; 电力行业; 应用;
在电力行业的实际生产中,需要依靠电气自动化技术,提高电力生产的安全水平,同时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实现原理是依靠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将变电站中的各类数据信息采集并传输到主站控制系统中,并对电力一次设备进行相应的自动化控制。本文首先分析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内涵,之后阐述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并展望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发展趋势。
1 电气自动化技术
目前在电力行业中,已经广泛采用了多种电气自动化装置,可以实现电力自动化生产,以电力行业中的智能电网终端和电气自动化控制箱为例进行分析。
1.1 智能电网终端
采用智能电网终端可以实现电网的主动服务,变电站主动服务包括的内容较多,以下分别阐述:一是需求响应。用户对需要的需求策略的响应方案进行流程化的提交审批,待需求响应策略审批通过后,由管理员对该策略进行系统运行方式的分析,给出用户最合理的运行方案,该流程化引擎可提供定制化的配置界面,方便用户对流程的更改。二是基础服务,可提供监测范围内工业、居民、商业等负荷类型用电量、负荷、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用能信息实时展示和查询。提供企业客户名称、类型、配变名称、接入配变容量、接入时间、生产安排情况等基本信息查询,提供变电站整体用能情况的分析结果,并对变电站的设备状态和检修情况进行总体监控,使用户对变电站的运行情况实时掌握。三是用户服务,该模块可以对用户情况进行增删改查,发布停电信息,并对历史停电信息进行查询,并对重要客户的停电情况进行历史统计分析,该模块中还提供客户总体的服务情况。
1.2 电气自动化控制箱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箱方面的应用,属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设备上的应用领域。在电力行业的电力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电气自动化控制箱,保证电力的安全生产。电气自动化控制箱主要包括箱体和支撑板等,在箱体内壁可以设置相应的开关按钮,方面运维人员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箱进行操作和控制。这种电气自动化控制箱在门板与箱体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胶条,能够避免灰尘进入到箱体内,延长电气自动化控制箱的使用寿命。
在该电气自动化控制箱中,设置支撑板可以方便电气自动化控制箱的检修人员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箱进行检修操作,这种控制箱在实际中也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与使用。
2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
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除了在电力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外,还可以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构建自动化生产系统,以下以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2.1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架构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包括主站系统和子站系统,变电站自动化主站与变电站自动化子站之间的通讯,可选用无源光网络、光纤以太网、光纤自愈环网通信方式。
随着近年来光伏并网容量的增加,通过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光伏功率预测功能,可以实时监视数据,以曲线方式展示光伏电站当前的气象数据、电站出力和预测数据,包括辐射强度、实际有功、中长期、短期、超短期等。通过历史数据查看,以曲线方式展示光伏电站历史的气象数据、电站出力和预测数据,包括辐射强度、实际有功、中长期、短期、超短期等。
2.2 变电站自动化的意义
建设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具有较强的实际工程应用意义和价值,首要意义是实现可视化调度、自动FA(故障定位、故障隔离、供电恢复)。其次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具备变电站自动电压控制的功能,可实现变电站无功/电压的自动优化控制,在保证电压质量的前体下,尽量降低网损,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设备的操作次数,减少控制成本,降低事故概率,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最后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具有网络重构的功能,当馈线重载时,通过改变电网运行方式,把重载馈线的负荷转移到其它馈线上,使电网负荷分布更均衡,从而消除馈线重载。统计网络重构前后各馈线的负载率及其变化。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目前的电力生产正在经历较大的变革,随着新能源技术、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今后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行业中将具有宽阔的应用空间,可以实现电力生产的数字化和信息化。
3 结语
随着控制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进步,电气自动化的技术水平在今后也将会迎来较大的发展,推动电力工业的技术变革。本文系统分析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对于提高电力行业的自动化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怡.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16):34-35.
[2] 但召杉,田红超.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A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