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容县电力有限公司 广西容县 537500
摘要:对于水利工程中引水渠道而言,切实提升混凝土防渗渠道的应用效果,是提升工程质量的关键,利用混凝土防渗技术来防止渠道渗漏,可使得渠道通水的实际效果有大幅提升。本文即对混凝土防渗渠道维修改造技术展开深入的探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意义;防渗技术
1混凝土防渗渠道改造维修意义分析
水利工程中的引水渠道,其使用年限相对较长,因此,在开展水利工程渠道施工的过程中,就要求做好渠道防渗处理工作,以此来提高工程的质量,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混凝土渠道防渗的改造维修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也可以减少水量上的流失,从而满足灌溉和发电等要求。出现渠道渗漏问题不仅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影响到了工程的正常运行和经济损失,同时也对农耕灌溉、发电等方面产生极大影响,特别是山区引水渠道下方有村庄、学校、公路和耕地,因渗漏扩大而引起垮堤而造成的社会损失更是难以估量。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果,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保证渠道安全,就要在施工中正确使用防渗施工技术,提高防渗施工的质量,在渠道使用中做好维护与管理工作,提高引水渠道的运行效果。
2混凝土防渗渠道维修改造
除了渠道在运行过程中突发的局部决口、毁板等情况进行应急抢修处理之外,对混凝土防渗渠道维修改造主要是指渠基处理和混凝土防渗层的修理。
2.1 渠基沉陷,滑坍、裂缝,孔洞等情况的处理
对于渠道的地基出现了沉陷、坍塌、龟裂等情况,通常采用两种办法来进行解决:翻修和灌浆。也可以两种办法相互配合着使用,比如采取渠道的上部分进行翻修、下面的部分使用灌浆的措施进行处理。
2.1.1 翻修
翻修就是将渠道出现裂缝或者塌陷等可能导致漏水的地方挖开,用混凝土(强度等级C20以上)浇筑回填。该措施对于根治渠道问题来说是较好的,只是在针对那些渠道地基问题埋藏较深的情况要进行的开挖回填工作比较复杂,加上这样的翻修工作还不能在雨水多的季节进行,所以局限性比较大。也就是说,在进行比较复杂的翻修工作的时候需要分析渠道的具体条件和气候情况。一般来说得满足下面的要求才能谨慎的进行开挖回填:渠道开挖的范围按照导致漏水的具体状况来定,而且即便规划好了开挖的范围,遇到新情况还要进行修改,比如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跟踪开挖等。在开挖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尽量将所有的问题渠道都挖尽,但不得掏挖。开挖之前的准备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就是适当的往裂缝内注入白灰水,由此来使得开挖的时候好控制边界。而开挖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按照渠道所在的土层土质状况、具备的夯压工具以及为坑槽设定的深度制定坑槽的底部尺寸、边坡以及深槽的形状。开挖之后对于挖出的土料要按照土质的类别安排远离坑边的地方进行分区存放。除此之外还要检查坑口有没有遮挡阳光和雨水的设置并及时排除掉周边的杂质。在选择回填的土料上,要按照渠基土料和裂缝性质选择,而且使用之前要对其做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在回填土料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情况下控制好相应的含水量,尤其是在渠道的基底沉陷裂缝以及渠道由于湿度小温度低并出现滑坡的这两种情况下,前者的含水量不小于最优含水量(1%,2%),而后者的含水量不超出最优含水量的(l%,2%)。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填土层厚度以0.1~0.15米为宜,压实密度应比渠基土密度稍大些;新旧士结合处,应刨毛压实,必要时应做接合槽。
2.1.2 灌浆
针对处于渠道深处的裂缝或者是塌陷等情况,翻修的时候可以使用粘土浆或粘土水泥灌注。
灌注的方式是在结合钻探打孔的方式下采用重力灌浆法和压力灌浆法来进行处理。这两种灌浆方法不同的是灌浆的时候前者是在没有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仅通过浆液的自重灌入缝隙,而后者是借助浆液自重的同时还使用机械增加灌入的压力。但是无论什么形式的操作都得依据具体情况和相关的规范执行,确保工程质量。
2.1.3 翻修与灌浆相结合
对于出现渗漏情况的相关部分结合翻修法和灌浆法的具体做法就是先沿裂缝将其挖到预计的深度之后就进行回填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填埋入一定数量的灌浆管,然后再使用灌浆法,利用浆液的重力和机器施加的压力将浆液灌入缝隙里面。
2.2 混凝土防渗层的修理
混凝土防渗是目前水利工程渠道防渗中主要的使用方法。在混凝土施工前,最好在基面上铺筑一层压实后厚5厘米的碎石,可以减小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降低渗漏风险。混凝土浇筑前,还要根据现场的地基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施工中还要保证地基的平整度符合施工需求,及时的清除混凝土浇筑表面的杂质,避免各种杂质对工程的防渗质量造成影响。尤其是在对施工缝进行处理时,要保证其表面的清洁度,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处理施工缝。
在水利工程渠道施工中,科学的渠道裂缝防渗修补技术不但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利工程渠道的渗漏量,达到节约用水、保证农业灌溉和多发电的目的。对于裂缝的修补,应首先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明确裂缝可能产生的后果,如果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则应首先采取应急措施确保渠道安全,然后再对裂缝产生的原因制定修补方案。
渠道裂缝防渗修补通常分为柔性修补和刚性修补两种。柔性修补可适应裂缝的开合变化,适用于温度缝等活缝的防渗修复;刚性修补可补强结构,适于超载裂缝等稳定裂缝的修复。这两种方式一般用于缝宽0.2毫米以上的裂缝修补;对于缝宽不大于0.2毫米的细微裂缝,可采用涂膜封闭法修补,即在清理后的混凝土表面涂刷2~3遍环氧浆液等材料,将裂缝封闭。
混凝土防渗层遇到较大的病害时,例如错位、破碎等,应进行浇筑处理。将新旧混凝土的接合面进行表面冲洗后再覆盖一层约1毫米的水泥浆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处理好的混凝土表面要覆盖一层薄膜,防止水分的散失造成表面的崩裂。混凝土板的砌筑缝多是水泥砂浆缝,容易出现开裂、掉块等病害,修补方法是:凿除缝内水泥砂浆块,将缝壁、缝口冲洗干净,用与混凝土板同标号的水泥砂浆填塞,捣实抹平后,保湿养护不得少于14天。
结语:
防渗工程的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利用效果,更会影响水利工程的运行安全。施工中保证施工流程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提高工程质量,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渠道的作用,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参考文献:
[1]高广林.大洼灌区渠道防渗工程施工中观测方法及节水效益探析[J].地下水,2020,42(03):105-106.
[2]张宇峰,赵彦琳.水利工程中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技术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20(06):99-100.
[3]王伟东.湿陷性黄土渠道复合土工膜防渗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陕西水利,2020(02):147-148.
[4]王任飞.机织模袋混凝土防渗护坡技术在大洼灌区渠道中的应用研究[J].地下水,2020,42(01):274-276.
[5]白宏喜.农田水利工程中防渗渠道及衬砌的设计施工经验分析[J].科技风,2019(3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