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证号码:37290119841224XXXX;2.身份证号码:13022419911017XXXX;3.身份证号码:13062319910815XXXX;4.身份证号码:13040419911124XXXX
摘要:现阶段,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各行各业发展脚步的加快,然而,当前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迅猛,致灾风险急剧增加。根据近年来国内发生的数起石油化工企业爆炸火灾事故特点和处置过程,分析了现行规范存在的不足,并在总平面布置、合理布置罐区、科学规划危化品车辆的停车场、消防站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措施。
关键词:石油化工;化工企业;防火设计
引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生产技术的创新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石油化工企业的飞速发展,很多企业的规模持续扩大,生产工艺也日渐复杂,生产所使用的设备向高密度方向发展,生产所需的原料和产品也多元化,且很多物料都易燃易爆,使得企业的火灾发生概率大幅增加。近些年,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案例不胜枚举,很多燃烧爆炸事故在国内外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让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受到了损害,给国家与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计。通过对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当前石油化工企业中的消防安全设置普遍存在问题,对火灾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因此要彻底分析历来石油化工企业发生火灾事故的原因,争取在以后的石油化工企业项目设计中,杜绝出现因设计疏漏造成火灾事故的情况。同时要遵循国家现行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最新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石化规》”)、《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
1事故中暴露出的问题
1.1防火间距不等于安全间距
在福建漳州古雷石化PX项目爆炸燃烧事故中,一次工艺装置爆炸引发储罐爆裂燃烧,随后蔓延导致三个储罐同时燃烧,在燃烧储罐强烈的热辐射下,变配电室也被引燃。根据《石化规范》,该工艺装置与储罐的防火间距应为35m,而实际间距超过60m;储罐的间距根据规范计算(0.4D,D为30m)应为12m,实际达15m;变配电室与储罐的间距要求为35m,实际间距超过50m。在靖江德桥化工仓储有限公司爆炸燃烧事故中,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也符合规范要求,但在四级风力作用下,着火储罐的火焰直接烘烤相邻储罐,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石化规范》中规定的防火间距无法完全满足防止火势蔓延的要求。
1.2防火堤设置欠合理
《石化规范》要求防火堤的有效容量不应小于罐组内1个最大储罐的容积,但在实际火灾扑救时,除了泄漏的化工液体外,大量灭火或冷却用水进入防火堤,造成防火堤的容积不够,一旦液体溢出,极易产生流淌火。另外,在南京扬子石化炼油厂硫回收装置爆炸火灾事故中,砖混结构的防火堤在爆炸和流淌火的双重作用下,部分堤段破裂,导致流淌火流至堤外。同时,该罐组区按《石化规范》不需要设置隔堤,但储罐爆炸破裂后液体流入防火堤,引燃了堤内其他储罐。
1.3生产设施设备保护不足
对大连输油管道爆炸事故进行分析,电力系统在爆炸中受到严重损坏,消防设施无法启用,罐区阀门也无法自动关闭,火势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这就说明在火灾爆炸事故会对控制设施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控制设施受到损坏,无法在第一时间启动相关的应急措施,增加灭火与消防救援的难度。
1.4没有明确规范消防站建设
在《石化规》中并没有明确说明需要建立专职消防站的石油化工企业,也没有根据不同规模或种类的石油化工企业建立起对应的专职消防站标准,对灭火救援的装备也没有进行规定,这就使得企业面对爆炸火灾的应急处置能力较差。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很多石油化工企业的火灾事故起初并没有非常严重,但是由于应急处置不当,导致事故蔓延成重大灾害事故。
1.5场地设置不适应事故处置需要
《石化规范》仅规定消防车道宽度为6m,无扑救场地的要求。而石油化工爆炸燃烧处置,往往需要调集大量人员、装备、车辆,仅靠6m的消防车道,根本无法满足灭火救援阵地的设置和消防车的布置。另外,《石化规范》对地面材质也没有要求,在靖江德桥化工仓储有限公司等爆炸燃烧事故中,流淌火导致铁质桥面及路面变形,影响了灭火救援行动的开展。
2改进和加强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措施
2.1关于总平面布置
在现行规范的基础上,深入总结分析现代石化企业及火灾爆炸事故特点、事故教训,并最大限度地考虑生产、储存、使用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火灾危险等级及辐射热强度,进行充分试验论证,适当提高甲、乙类工艺装置与储罐(区)之间,以及控制室、变配电房、消防泵房等重要设施与工艺装置、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进一步加强控制室、变配电房、消防泵房等重要设施的防护措施,如提高耐火等级、在面向有爆炸危险的方向设置防爆墙等。
2.2合理布置罐区
在罐区设计中需要对防火堤的要求进行明确:第一,对防火堤的容积进行适度扩充,建议将防火堤容积增加到最大储罐容积的1.2倍,提升防火堤的防火作用。如果事故存液池中有内浮顶罐组,不应当将防火堤的有效容积按照油罐容积做减半处理;第二,在《石化规范》中对可燃液体储罐区单罐设置防火堤的要求是容积超过50000m³,但是大容积罐体一旦在火灾中发生破裂会波及到较广的范围,产生较为严重的危害,因此建议将50000m³改为20000m³;第三,需要对防火堤的材质进行最优选择,通常来说应当将钢筋混凝土作为防火堤的首选材质,避免防火堤因爆炸坍塌或在进行火灾救援时发生垮塌事故;第四,要对防火堤的排水要求进行明确,避免防火堤中液体溢出,加重火势发展。此外,还要将消防所用冷却水的排除途径进行不断完善,保证火灾发生时能够顺利展开救援。在防火堤的设计过程中要按照《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进行。
2.3科学规划危化品车辆的停车场
危化品车辆也是导致火灾事故发生的又一因素,这就需要对车辆的停放进行合理规划,在明确其火灾危险性的基础上对停车场进行设计,保证车辆停放区域与建筑具有充足的安全距离。此外,车辆与车辆之间的距离也需要进行合理控制,保证车辆发生燃烧后不会引燃其他车辆。停车场中每排停放车辆的数量也要严格控制,保证两排之间的距离超过6m。在停车场周边还应当配备基本的应急设施。
2.4关于消防站
明确消防站建设的具体标准。具有一定规模的石油化工企业均应建立专职消防队(站),并根据生产特点、火灾危险性等配备相应的消防车辆、装备器材,如泡沫水罐车,移动消防炮,遥控自摆炮,防火、防爆、防化的个人防护装备,以及堵漏、洗消、侦检等器材。对厂区规模大、工艺装置分散以及储罐数量多、占地大的企业,应考虑在厂区主要道路旁或相对安全的位置设置应急救援器材点,以方便及时取用。专职消防队应吸收本厂一定数量的生产技术人员参加,熟悉生产工艺、物料理化性质和相关紧急事件的处置要求,进一步提高初期处置的效能。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的《石化规》在应用中仍有不足,这就需要采取相关技术措施来提升石化企业的生产安全系数,让企业能够具备更强大的火灾防控能力,为企业的平稳发展提供保障。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梳理整合石化行业中现有的相关规范,明确规范的适用范围,将模糊的问题清晰化和可执行化。此外,我国的石化企业大多向着集中布置的方向发展,所采用的管理模式也多为园区化管理,这就需要重视对园区进行合理规划,保证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的完善性,提升整个园区的火灾爆炸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瀚予.石油化工企业设备防火研究[J].化工管理,2016(10).
[2]万贤斌.论化工企业化工设备防火安全问题[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7:174-175.
[3]王瑞亭.论石油化工设备防火措施[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7):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