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丰合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义乌 322000;2.义乌市不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义乌 322000
摘要: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对环境问题加强重视力度,通过合理的方式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以保证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检测理念是在环境问题出现后提出的理念,其理念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在当前的背景下,环境保护刻不容缓,灵活应用当前的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可以从根源上解决环境问题,为环境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环保技术;应用创新
一、当前生态环境检测及环保技术面临的难点
1.1生态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当前生态环保的绿色概念已成为主流趋势,在国家的大力提倡下环保思想已深入人心,人们普遍能够居安思危,日常规范自身来保护环境。但仍有部分企业和个人,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大肆发展忽略环保,并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任务的迫切,在工作与生活中继续做出危害环境的举止。例如部分企业不合规的生产制造释放有害物质,违规填埋生产垃圾破坏土壤等。诸如此类的企业及个人举止,实在过于分散,有关部门防不胜防。再从专门从业者来讲,生态保护需囊括多领域进行管控,对人员的素养要求极高。因而不论是普通人还是相关从业者,塑造清晰的生态环保意识极为重要。
1.2法律法规环节保障薄弱
我国的生态环境检测及环保工作屡屡受挫,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相关法律制度不够严明。未成体系化的制度规范,给人们提供的参考有限,不能明确知晓生态保护的界限与临界点。在缺乏完善度的生态法规下,部分人专于寻找法律的漏洞,在边缘挑战法律权威。再加上对于生态破坏行为的惩处力度较小,并未直击人的痛点。因此,生态环境保护一定要构建翔实的制度体系规范社会各界的行为,奖罚分明才能保证环保工作的稳步推进。
1.3环保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除了制度规范和意识塑造,生态环保中最应重视的就是技术层面的监控与重建。但当前生态环保方面的资金投入过少,在进行资金利用规划时也缺乏侧重点和合理性。部分人员甚至会擅自对生态专项资金的调度进行调整,挪用公款只为满足个人私欲。这些状况给本来就紧张的生态专项资金周转带来了极大的阻碍,资金落实不到位直接影响到生态环保技术研发与后续工作开展,令原有的生态检测和环保方案无限期搁置。
二、加强生态环境检测与环保技术应用的途径
2.1对环保工作形成正确认识,提高人员专业素养。提高全面宣传教育工作力度,面向人民大众就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大范围宣传,提高民众整体的环保意识,鼓励、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到环保工作中,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同时,协调发展经济与环保工作,调整地区发展的工作结构,纠正重经济、轻环保的错误理念,做到经济与环保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此外,提高环保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组织人员定期举行专业培训,分别从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工作态度与责任等方面入手,设置培训考核制度,在人员通过考核后才可以回到工作岗位,以此确保环境检测及环保技术的有效应用。
2.2保证环保工作专项资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结合各地区每一时期环保工作需求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就资金的使用方向做出明确要求,确保资金的环保用途。对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与管理,杜绝恶意克扣以及随意挪用的情况。
针对生态环境检测的内容需制定统一标准,为相关工作的落实提供依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就特殊地理位置等相关特殊情况制定特殊要求,要根据工作流程进行适当地引申和拓展,提高检测工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2.3完善环保制度体系。在传统工作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时期的环保工作实际情况对制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弥补传统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完善法律制度,确保相关工作有法可依,对各部分工作细节进行严格要求。通过法律的手段提高环保制度体系的权威性作用,减少破坏环境等违法行为的出现。此外,针对在生态环境检测与环境保护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的人,应给予适当的表扬与嘉奖,激发人们的环保热情,同时也能够传播和弘扬正能量。
2.4植树造林。植树造林作为环保工作的有效途径,能够为生态环境的检测工作提供更多便利,继而结合不同地区各时期环保工作情况积极研发与应用相应的生态环保技术。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及地理情况合理选择树种,应用科学的植树造林技术,提高绿化面积,从而改善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生存环境。
2.5采集数据分析,全面覆盖生态。当今时代是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数据信息技术在各行业中的渗透促进了行业发展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上,每一时期环境监测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主要为地面监测、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社会统计以及其他数据。目前我国各地区生态环境在线监测工作都是通过地面监测技术完成的,通过该技术能够有效掌握目标区域地形和植物生长以及覆盖的情况。通过对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能够获取更多野外采集、摄影测量等方面的信息。生态环境检测工作需要统计与处理的信息来源比较广泛,例如人口资料及互联网上与环境相关的数据、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都是大数据的一种。
2.6模拟真实评估,做好实时检测。在落实生态环境检测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准确评估,此时可应用物联网技术生态检测模型以及技术传感器进行评估,例如水温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空气质量传感器等,将目标数据从一端传递到簇头节点,而簇头节点与实时监控模块相连,能够对污染源进行监控,及时发现污染问题并快速锁定污染位置。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在对以物联网为基础的这种生态环境检测系统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不同检测区域的有效区分,各区域中安装簇头节点。为了防止系统中某一簇头节点发生故障而引导检测失灵问题,还需在网络体系中设置移动的Agent节点。
2.7促进资源再生,创新回收技术。资源再生就是将人类生产及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进行回收与再加工处理,进行反复利用,如人们的生活污水,通过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将这些水进行净化、除菌和消毒,从而循环使用。又比如一些潜在功能没有发挥的物质,变质的食物、腐烂的木材、废弃的秸秆等,都可以进行再利用,制成肥料、沼气以及酒精等。我国可再生的资源种类丰富,尤其是太阳能取用方便、无污染、安全,通过太阳能制冷技术,能够减少人们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环境保护问题逐渐成为我国发展的重点,只有促使环境得到优化,才能实现各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积极对生态环境进行检测,灵活应用当前的环保技术,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制定完善的保护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执法,以此来提升我国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江平,李军峰.对生态环境检测及环保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34):166-168.
[2]张绍军.浅谈生态环境检测及环保技术[J].农家参谋,2017(16):120.
[3]安东.浅谈生态环境检测及环保技术[J].山西农经,2015(0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