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李珊
[导读] 摘要:土地资源的高效管理、合理利用,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地资源矛盾的缓解有着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要想真正的做好土地资源管理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好的事情,其需要协调多个部门,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解决相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土地资源管理利用效率。
        贵港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  广西贵港市  537100
        摘要:土地资源的高效管理、合理利用,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地资源矛盾的缓解有着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要想真正的做好土地资源管理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好的事情,其需要协调多个部门,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解决相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土地资源管理利用效率。
        关键词:土地管理;存在问题;完善策略
        引言
        如今,我国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全面落实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而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推动力。
        1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
        我国管理土地方面的相关部门很多,不同的用地,如农业用地、林业用地、牧业用地所涉及的部门较多,其管理的内容、职能也不尽相同,但主要问题都是缺乏统一的管理,没有专门的针对管理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不知找谁解决,各部门相互推诿,不愿承担责任,宏观调控能力差。土地的规划包含着城市布局、发展方向、水利布局、工业化规划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领域的职能有部分交叉重合,给土地管理带来了很大阻力。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土地规划建设工作,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水平。
        1.2土地管理与利用的关系不协调
        我国是农业大国,国土面积在全世界排名第三,有着幅员辽阔的土地资源,但实际上我国同样也是人口大国,导致在人均面积上不占优势,土地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短缺现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更加紧张短缺,在用地管理规划方面,存在一些用地规划滞后、个别用地指标和现实用地明显差距的问题,但为了发展需要,会出现建了拆、拆了又建等重复建设的情况。违法用地现象在土地管理中也普遍存在,有部分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用地在建设过程中受到当地政府的保护,村级组织或干部代批的项目也越来越多,导致相关土地管理部门在推进管理工作时阻碍重重。
        1.3人才质量与管理技术落后
        我国目前使用的土地资源管理技术主要是采用原有的传统管理技术,大量复杂烦琐的工作依靠人力去完成,只有少数部门配备有计算机,但在测绘和管理规划方面,实际的应用还十分欠缺。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难度也较大,地域辽阔、涉及面大、实际工作操作难度大等,都对土地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有部分土地资源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只有基本的工作能力,对新技术的掌握没有达到实际工作需要的水平,就会较大程度上受到现实的制约。
        2建立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的策略
        2.1 完善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要提高土地利用水平,首先就要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要提高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和本身的权威性、震慑性。在实际工作中,要制订更为严格的奖惩措施,建立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监管,对违法乱纪行为,要从制度上进行遏制,在责任的划分上要进一步细化,对责任人的相关刑事和民事责任进行全面研判。对于基层工作人员的管理,要在工作方法和管理体系上加强改革。新时期,面临社会转型期的新问题,土地管理工作的难度在不断加大,法律法规的制定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此时,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和专业的法律工作人员加强沟通,加强学习,在实践中了解土地管理工作遇到的具体问题,建立一整套切合实际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让相关法律法规能够有符合实际、颇具成效的操作方法,使土地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不断走向规范化,推动土地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约束力度,防止执法人员知法违法的现象出现。
        2.2 创新土地管理制度
        在土地财政制度方面,有学者研究了过度依赖财产性土地财政所引发的问题,指出依靠财产性土地财政满足地方财政支出会造成地方财政不稳定,故不能依靠其解决地方财务问题,地方政府应该在完善地方税体系的基础上依靠财产税体系来合理分配土地收益,走长期可持续的税收财政道路。还有学者借助土地产权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理论,在分析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现行土地征收制度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土地征收中土地权利和农民福利的变化,结果表明,现行的土地征收补偿与土地权利转移以及价格缺乏对应关系,难以减少对被征地农民的福利影响。有学者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住房问题,通过结构特征、邻里特征、区位特征 3个角度共 37 个指标,建立了住房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和其他统计资料进行数据挖掘,评估中国农村居民的住房状况。在土地利用计划方面,有学者分析了土地利用计划的合理性、缺陷与实效,认为土地利用计划的初衷是减少地方政府土地非农化行为引发的效率损失;土地利用计划管理面临信息不完全、预算软约束、棘轮效应和管制俘获等内生难题,未能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扩张速度,经济增长的土地代价水平下降滞后。相关学者以深圳市土地储备为例,认为深圳市土地整备在“补偿协商”和“实施方案审批”两个环节存在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相应制度安排的改进,能够提高土地二次开发中的政府治理效率,使其走出实践困境。
        2.3 健全土地资源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的土地改革工作正在不断深入,农村土地和城市土地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凸显,传统的土地管理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和新情况。这就要求土地管理部门进一步优化土地管理模式,树立全新的工作思路和管理思想。特别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让土地管理方式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时代的要求,利用好互联网资源,推广和宣传土地管理知识和政策,将土地管理工作深入寻常百姓家,让群众全面了解土地管理工作的各项方针,在政府和群众中形成沟通机制,构建监督体制,推动土地管理工作公开化、透明化,调动百姓参与的积极性,保障土地改革工作的推进和土地管理水平的提高与方法创新。
        2.4提升土地管理技术
        从我国现有的土地管理技术应用情况看,在实践层面尚存在一些局限性。这就需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管理水平,结合地区政府现有资源和财政情况,综合考量土地管理的实际需求,设计并优化与地区相适应的土地管理技术方法,主动利用新技术,包括土地信息采集与处理、搭建数据管理平台、不动产评估、环境监测、生态环境修复等,并不断推进其专业化和科学化。除此之外,还需重视土地管理人才的培养和考核,基层领导干部要带好头,做好榜样,主动学习先进地区的土地管理思想,强化土地管理意识,充分考察当地的土地资源基本状况,保障土地资源能更好地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实际的帮助。
        结束语
        提高土地利用水平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国各地区的土地管理部门,需要在工作实践的角度上,认清本地区土地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根据自身特点,借鉴发达地区的优秀做法,结合新时期法律法规和制度背景,制订符合本地区土地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推动土地管理工作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新时期下土地资源管理现存问题和解决措施探讨 [J].魏佳.经济研究导刊.2018(25).
        [2] 土地资源管理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 [J].李康.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4).
        [3] 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 [J].左丹凤,胡元盛.江西农业.2019(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