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省南宁市 530000
摘要: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人们对城市建设的要求不断提升。通过在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分设计理念可以有效的缓解城市给排水压力。本文就海绵城市理念在山地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山地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引言
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是近几年来市政建设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发展趋势,其在实际应用中所体现出的生态环保性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和推广。为了可以有效地降低洪涝灾害对城市建设所产生的损害,很多市政道路企业都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融入了给排水项目的设计作业中,并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也是笔者将要与大家进行探究的核心内容。
1海绵城市理念应用的优势及原则
1.1应用优势的分析
与传统的给排水设计方案相比,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下的给排水设计方案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有利于提高城市对于雨水的利用效率,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融入给排水设计中,可以帮助市政给排水项目对雨水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回收和利用,减少资源浪费,缓解城市缺水问题;第二,加强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力度,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居住环境;第三,降低气候变换对市政给排水项目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减少洪涝灾害对城市造成的损失。
1.2设计遵循的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以遵循自然环境为前提,以保障城市防洪防涝为宗旨,同时在设计施工中还需注重经济性与适用性,其在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保护生态原则,在设计中应结合城市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及已有道路系统与给排水设施进行统筹规划,尽量降低海绵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达到自然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和谐;(2)防洪防涝原则,在设计中应结合道路周边环境、区域气候条件及已有给排水系统等,做好雨水的收集、蓄存、排放,减少城市内涝发生;(3)经济性原则,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是一个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系统工程,在设计中应坚持节约,在保证质量的情况尽可能通过调整改造使已有设施发挥作用;(4)个性化原则,各个城市在建筑布局、道路规划、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等方面均有差异,在设计中应适当参考兄弟城市的经验,结合所在城市具体情况进行规划设计,避免照搬、套用其它城市的方案影响建设效果。
2海绵城市”在山地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2.1车行道设计
通常来说,设计人员会将市政道路中的车行道路面设计为非透水性的材料,这种设计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市政路面出的给水问题,引发热岛效应,而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下的车行道设计则采用了具有良好渗水性能的材料,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市政道路外表面的雨水储存量,通过还可以将其补充进地下水资源中进行循环利用。车行道设计要点如下:对于市政路面的最上层,设计人员可以采用具有良好透水性能的沥青材料;对于市政道路项目的中间层,设计人员则可以采用一些费透水性的材料,对路基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路基受到雨水的侵蚀而产生安全隐患;市政道路路面与两侧的绿化带之间应当设置一定的坡度,通常控制在0.3%-6%范围之内,设计人员可以结合市政道路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当地调整,以求可以达到最佳的应用效果。
2.2绿化带的设计
在城市道路两侧绿化带设计中,从雨水收集、净化、滞蓄,再到排放共需注意四个要点:(1)绿化带应设置于路面下方15~20cm处,雨水口应位于种植土与道路间,并均匀分布,以提升雨水收集效率;(2)为提升收集雨水的清洁度,绿化带自上而下上层敷设一层种植土,中层铺设具有过滤作用的砾石,再于底层安装渗透管穿入砾石层中,通过层层过滤,以保证补充进地下水源的雨水的水质;(3)在明晰绿化带整体结构的基础上,还需设计导流系统,通过在雨水口处设置明沟,来沉淀、净化雨水,再于明沟两侧设置出水沟渠,来调节分配水资源,达到缓排滞蓄的效果;(4)绿化带内还须设计溢流系统,与市政排水管道相连,以便在降水过多,雨水口、明沟难以解决路面积水问题时,及时将雨水排放。
2.3科学规划设计城市人行道
在城市的建设发展中,人行道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比较良好的步行空间,能够使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因此在城市市政建设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山地城市的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建设中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从而对城市的人行道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这样一方面保证人们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行走,另一方面也能保证该人形道路能够较好的收集城市雨水资源。在城市人行道建设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要想实现其收集雨水资源的设计目标,就要求建设中所使用的建设材料具备较好的渗水性能,在道路建设完成投入使用之后只要充分的发挥该建设材料的良好渗水性能,就可以实现收集雨水资源的目标,避免城市的人行道存在雨水积水的问题。而且,通过使用渗水性能较好的建材,这样也能够较好的对城市路面温度、湿度进行调控,及时的对城市地下水资源进行补充,从而更好的满足当前城市化发展要求。
2.4附属设施设计
市政道路项目中的附属设施主要包括两方面设计内容,具体如下:第一,路缘石设计,路缘石是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排水设施,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按照形态的差异性进一步细致地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立缘石,其在应用中的高度应当比地表高度略高,这种设计方式有利于提高雨水的汇合效率,另一种是平缘石,若将平缘石融入市政道路的设计方案中,设计人员需要将平缘石的高度与地表高度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市政路面的积水问题[3];第二,边沟设计,对于边沟设计作业而言,混凝土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若材料配合比不合理或者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则很容易导致边沟结构出现大量积水堵塞等相关问题,因此工作人员应当结合市政道路的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施工作业,提高给排水效率。与此同时,设计人员还可以在边沟设施中种植一些植物,通过这种方式来进一步提高雨水在净化、输送、排放等环节中的作用效果。
3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应相关部门要求,为了提高进水效率,进水口应尽量下凹,而且根据道路的纵坡,适当调整进水口的开口大小、间距,同时设置防冲刷设施。第二,通过实现溢流排放系统和排水系统之间的相互连接,以构建完整的水循环系统。第三,针对频繁发生内涝的地区,应建立预警系统,全方位地设立警示标志,减少因路面积水导致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第四,加强建设和竣工验收的监督力度,满足建设规范要求;同时,在运营期间要加强养护和检修,确保面层的完整性,从而保证交通和排水的正常运行。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相关部门大力支持,设计单位做好规划设计,施工方才能在对城市影响最小的情况下建设出性能最佳的“海绵体”设施,提升城市的雨洪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姜金峰.论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9(4):16-17.
[2]邓成宪.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剖析[J].中国标准化,2019(8):105-106.
[3]林进南.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智能城市,2018,4(05):122-123.
[4]宋旭升.“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36(07):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