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圣雄氯碱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随着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中国供用能市场已经逐步呈现出多元市场主体竞争的格局,传统能源服务已难以适应新环境的需求,能源供应商的运营重点正普遍向综合能源服务(integrateden-ergyservices,IESs)的方向快速发展。综合能源服务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传统能源服务的局限,通过能源互联网技术推动综合能源服务规模化发展将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因此,本文将在分析能源互联网与综合能源服务关联性的基础上,研究中国综合能源服务市场的发展阶段,并从价值闭环和运营流程的角度提出了能源服务商、信息运营商和服务平台3类市场主体的商业模式,构建能源互联网与综合能源服务协同发展的市场运营模式,分析使两者相互衔接的关键技术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及展望。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综合能源服务;市场运营
引言
以风能和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受环境因素限制,在间歇性和波动性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随着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新能源上网技术进步迅速。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新能源上网的政策和措施,给予行业支持,从而使得我国的新能源产业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随着新能源产业技术升级、建设成本控制的不断优化,逐渐取消补贴,直至最终取消补贴,推进新能源平价上网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十四五”规划中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仍然将是能源工作的重点,而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上网工作,提升新能源的利用率也将成为重中之重。
1综合能源服务和能源互联网的概念
目前,对于综合能源服务这一概念尚无统一定义,主要可分为两类观点:狭义上理解是指以综合能源系统为物理载体,且区别于传统能源服务(以能源管网为载体)的能源服务形式;广义上理解是指为满足终端用户多元化能源生产与消费的能源服务形式,包含综合能源(包括电力、燃气和冷热等多种能源类型)和综合服务(包括工程、投资和运营等多种服务类型)2个方面,涵盖能源规划设计、工程投资建设,多能源运营及投融资等服务内容。而从市场推广的角度对上述两类定义进行归纳,则可将综合能源服务理解为以用户用能需求和实际用能情况为导向的菜单化、一体化能源服务产品。可见,综合能源服务所具备的高度包容性和可拓性决定了这一概念已无法用简短的语言进行界定,而是随市场及用户需求的变化不断丰富、健全。本文从综合能源服务发展的现状和用户需求出发,整理了当前典型的综合能源服务产品体系。能源互联网是一种以电力系统为核心,以互联网及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stechnology,ICT)为基础,将各类能源网络与交通运输网络高度耦合的新型能源供用体系。能量流与信息流的相互融合、传导是能源互联网的基本特征之一:在信息流方面,相较于传统能源系统,能源互联网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在能源产销全过程的实时共享,以及在系统、设备、用户间的双向传导;在能量流方面,能源互联网将传统相对单一化的能源传输管网拓宽为多元智能传输系统,并具有普适性的能源接入能力和即插即用能力,能够有效提升能源资源在广域范围内的利用效率和优化配置能力。
2综合能源服务市场运营关键技术
2.1服务推荐策略
基于用户多层级画像、能源服务商综合画像及市场精准画像,可进一步探讨服务推荐策略。能源互联网视角下,综合能源服务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推荐策略亦随市场的发展演进而具有不同侧重点。在市场发展初期,由于服务成交量和用户数量较低,从成交案例中摄取的信息较为有限,案例经验不具备普适性;同时,考虑到服务交易过程中,用户的选择标准、侧重条件等主观差异将直接影响消费决策。
因此,服务推荐策略应关注于用户特征及消费偏好与能源服务商特征间的匹配关系,可采用简单加权法(SAW)、和谐性分析(electre)、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等多准则决策方法实现服务产品的主动推送。主动推送策略能够根据用户及能源服务商的多维特征进行精准服务推送,但这一策略推荐效率较低,难以大规模采用。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综合能源服务逐步普及,信息运营商将缺乏足够的精力实现一对一的精细化供需撮合;尤其是市场进入产业生态阶段后,综合能源服务平台所面向的范围将扩大到全域市场,此时仍然采用主动推送策略将更不可行。因此,对于市场发展的成熟期,服务推荐策略应构建市场主体相似度的自动识别、提取模型,挖掘用户间和能源服务商间的差异性和共性,采用组合服务理论(servicecomposition)、关联规则挖掘(associationrulemin-ing)、内容关联推荐(content-based,CB)、协同过滤推荐(collaborativefiltering,CF)、频繁模式树(FP-tree)等理论方法实现服务产品的规模性推荐。
2.2新能源交易首先应该立足于本地电网
新能源绿色的特点决定了它积极的社会效益。本着节能减排的原则,应当进一步扩大新能源对传统发电取暖的替代,支持和鼓励本地电网用户与新能源发电企业进行电力市场化交易,尤其是电力现货市场交易。由于我国新能源企业大多分布在北方,而北方的气候特点也有利于本地电网对新能源的吸纳。这些年通过对新能源上网的政策支持和措施落实,特别是电力现货交易平台的建设,新能源上网容量的不断加大将会在未来极大地保证我国,尤其是北方的空气清洁。
2.3重视储能在新能源接入的作用
储能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可以通过储能系统帮助新能源输出稳定的电力。通过削峰填谷不仅可以平滑新能源电力的输出,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对提升电网运营效率,这对保证电网的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储能技术在新能源项目中被广泛应用。对于新能源发电输出的波动率要求非常苛刻,根据波动率对新能源发电企业的考核和补偿也比较严格,这就促使日本新能源企业不得不加大投资,提高了新能源项目中储能系统的配置率。随着我国对新能源市场政策的进一步规范,储能技术利用率势必会提升。
2.4促进能源清洁转型的市场化建设实践
近几年来,围绕国家“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要求,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结合电力市场建设,积极探索新能源的市场化消纳方式,开展了大量实践。1)不断完善电力市场基本规则体系。结合我国资源配置需要和各地电力市场建设实际,深入研究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方案,提出了“统一市场、两级运作”的市场模式和发展路径。2)依托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在省间高效利用特高压大电网输电能力,在省内积极组织新能源参与市场化交易,挖掘省内消纳空间,新能源交易规模快速增长。
结语
总体而言,为了充分发挥能源互联网对综合能源服务规模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必须在市场运营模式上实现各市场参与主体、用户间的充分互动和互利共赢,在技术层面上引入更为先进的信息处理和数据挖掘技术,实现信息流与能量流、业务流间更为广泛和深度的交互;在政策层面上尽快完善各项机制规范,促进能源互联网与综合能源服务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包铭磊,丁一,邵常政,等.北欧电力市场评述及对我国的经验借鉴[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37(17):4881-4892.
[2]李佳佳.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文[EB/OL].北京: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