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农业农村局 河南濮阳 457001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畜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牛羊的养殖规模迅速壮大。但在规模迅速扩大的背后,也伴随着很多牛羊病症的产生,如果不及时防治解决,就会对我国的畜牧养殖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关键字:牛羊包虫病、防治对策、意见、浅谈
一、引言
养殖业的发展不仅关乎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水平,更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关系到人们的食品安全。当前牛羊养殖是养殖业的主要内容,但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动物的肌体比较复杂,经常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特别是牛羊脑包病虫病的爆发,更是造成牛羊患病,甚至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加强牛羊脑包病虫病的研究与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发病症状
包虫病又称为棘球蚴病,是由棘球绦虫幼虫刺球繁殖寄生虫病引起的寄生虫病,属于人畜共患病。牛羊是最适合这种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刺球幼虫囊泡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大小不一。生长在囊泡内衬在许多头节或含有部分的生发囊,子囊内也可能产生生发囊。一些子囊也可以产生外生囊。这样一个刺球幼虫内发达的原始头幼虫数以百万计。-.旦寄生虫进人牛羊体内可引起各种内脏器官如脑、肺、肝脏疾病,最后出现各种并发症引起死亡。因此,在饲养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包虫病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牛羊是包虫病中间宿主,最终宿主是犬类动物,如狗、狼、狐狸等含有细粒棘球绦虫孕卵节片和虫卵随粪便排放,污染牧草和水,当牛羊通过饮用水和放牧吞噬病原体后,虫卵在六钩或贴肠道壁上,然后进入肠道粘膜血管,血液流动,进入组织和器官,特别是在肝脏和肺器官损伤最严重。牛羊严重感染这种寄生虫,会有慢性呼吸急促和轻微咳嗽很长一段时间,通过研究疾病牛羊肺部,可以出现在不同部分出现病变,听诊肺部,肺泡呼吸音是微弱的。当牛羊肝背侵害时,冲击能找到表达面积扩大,用手触摸触诊浊音区牛羊表现疼痛,当肝脏显著增加的内容,羊的腹部膨胀稍微可以观察到右边。牛羊严重感染后,摄入量减少甚至废绝,皮毛杂乱,非常容易脱落,死亡率非常高。
三、牛羊脑包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3.1诊断方式
如果要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就必须先确定寄生虫在大脑的具体位置。以羊群为例:如果羊转圈运动,那么虫体一般是寄生在羊的半脑中:如果是向右转,则是在右半脑中:假如病羊出现失明的现象,那么极有可能是在题叶的位置;而如果病羊低头向前跑,遇到障碍不知道躲避,反而顶住不动,那么就可能寄生在大脑的额叶位置。
3.2剖检变化
急性死亡的羊见有脑膜炎和脑炎病变,还可见到六钩蚴在脑膜中移行时留下的弯曲伤痕。慢性期的病例则可在脑、脊髓的不同部位发现1个或数个大小不等的囊状多头蚴:.在病变或虫体相接的颅骨处,骨质松软、变薄、甚至穿孔,致使皮肤向表面隆起:病灶周围脑组织或较远的部位发炎,有时可见萎缩变性和钙化的多头蚴。
3.3实验室检查
国内已有许多应用变态反应进行研究诊断的报道,即用多头蚴的囊壁及原头蚴制成乳剂变应原,注入羊的上眼睑内。患畜于注射1h后出现直径1.75~4.2cm的皮肤肥厚肿大,并保持6小时。
3.4治疗方式
对于牛羊脑包虫病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是药物治疗在羊群刚刚出现对应症状就被发现时,可以应用药物进行治疗,可用吡喹酮,病羊按每公斤体重50mg,连用5d;或按每公斤70mg,连用3d,据临床验证,这样用药可取得80%的疗效。二是手术治疗。实施手术摘除寄生在脑脊髓表层的虫体,即在多头蚴充分发育后,根据囊体所在的部位施行外科手术开口后,先用注射器吸去囊中液体,使囊体缩小,然后完整地摘除虫体,该种方式难度较大,且治疗成本较高。
四、牛羊脑包虫病的预防对策
4.1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牛羊脑包虫病的发生,与广大牧民的自身行为直接相关。因此,要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运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不同形式普及科技知识,让养殖户了解和掌握脑包虫病的危害、发病原因以及预防措施等基本常识,传授野生动物疾病与家养动物疾病交叉感染的知识,树立群防群治的意识,要坚决杜绝和制止牛羊尸体乱扔的行为,对患畜的脑、脊髓应烧毁或深埋。相关管理部门应做好包虫病的宣传工作,开展包虫病防治知识讲座,向普通民众讲解包虫病的相关治疗,强化养殖户防治包虫病的意识,促使民众做好动物管理工作,加强个人防护,从而严格控制感染情况的发生。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养殖户需做好个人卫生工作,饭前、便后要洗手,远离虫卵。对包虫病感染高危行为予以干预,引导民众改正不安全行为,纠正民众不良行为习惯,促使民众均能做好包虫病的防治工作。
4.2实行野生动物疫情动态检测,提高群防意识
要充分借助动物疫病普查时机,了解和摸清野生动物被感染多头带绦虫的情况,并结合本病的流行特点,利用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在全地区范围内制定野生动物脑包虫病曾发生或现仍在流行以及潜在发生该病的区域分布图,严密检测野生动物疫情动态其流行趋势,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3加强家养犬的管理和治理野狗措施
犬、狼等食肉兽是导致牛羊脑包虫病产生的罪魁祸首。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减少在饲养区域内饲养犬类动物的数量,合理限制其活动,防止其吃到带有多头蚴的脑、脊髓:注意消灭野犬、狼、豺、狐等各种终末宿主,坚决防止病原进一步散布扩大:对于野生犬类,需要加大驱赶力度,如果实在不能驱赶的,要尽可能的捕捉或消灭,尤其是狼、狐等动物,避免草场被污染。除此之外,还需要在每个季度的开端,为牧羊犬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或者驱虫,驱虫以后的粪便,需要进行焚烧或者深埋。
4.4加强对传染源的控制
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对包虫病传染源的控制,设置规范、顶点屠宰场,做好屠宰场的配套建设工作,设置屠宰检疫标准,并提出屠宰场科学管理方法,严禁将发病牲畜脏器喂给犬或随意丢弃,需做好无害化处理病变脏器工作,避免无序屠宰的情况发生。屠宰场内严禁饲养犬只,且限制或减少养殖户犬只的饲养量,登记管理犬只,收养或捕杀无主犬只,以减少野犬的数量,进而减少包虫感染风险。 对流行区的犬加强管理,每年每犬驱虫8次以上,并将驱虫后48h犬排粪便进行收集和无害化处理,避免再次感染。驱除绦虫,将绦虫虫卵、虫体、粪便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如深埋等,使得人和家畜不再接触病原。
4.5加强技术培训
相关管理部门应不断完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做好疫病监督工作,提高动物疫病中心的监测水平,完善监测设施,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政府加强与卫生部门、医疗机构、教育部门、公安部门等部门的联系,构建联合防治体系,加强能力建设,加强信息交流和合作,从而有效提高包虫病的防控水平。
结束语
本文深入分析了牛羊脑包病虫病的发病原因及各种症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希望能为相关养殖或研究人员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从而降低养殖损失,提高养殖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苗跃.牛羊包虫病的防治对策及意见浅谈[J].吉林畜牧兽医,2020,41 (05):45+48.
[2]汪燕昌.青海省祁连县畜间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20,50(01):33-35.
[3]马雪娟.牛羊出现转圈可能是脑包虫病[N].新疆日报(汉),2019-09- 06(012).
[4]张学勇.青海省部分地区牛羊源棘球蚴流行株基因型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