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农业农村局(房山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北京市 102400
摘要: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作为我国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保性攸关着国家的经济建设,故而探寻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对农业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农业可以有效推动我国农村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还有农业经济的提升。生态农业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在长时间发展中建设起农业生产的相关科学管理技术体系。
关键词: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1.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
农业经济本身离不开生态环境的保障,二者只有协调交互发展才能够助力区域经济腾飞。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还十分低下,生态保护工作还不够深入合理,这些都成为制约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障碍。当然生态农业经济具有自身的特征,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在局限性和开放性兼容的背景下,高效协调路径方案,夯实农业经济运行结构,明确生态农业的属性和规律,全面贯彻和落实技术保障机制,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明确农业发展方向,统筹监督技术要点和管理,实施经济共同体全方位监督和管控,维护经济运行管理的有机性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保障。
2.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2.1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完善生态环境管控机制,才能为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进步和优化创设良好的交流平台,实现农业资源管理效率的全面升级。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农业生命周期和经济效益延长的有效措施,因而,生态农业经济结构的重构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是发挥生态农业价值、融合环保效益于农业经济的有效保障。针对我国农业发展耕地面积小、生活需求大的真实状况,实现农业资源循环使用是解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的有效手段。生态农业的本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环保可持续的观念指导下,利用创新发展模式和先进技术来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发展
政府对农业经济一直采取倾斜态度,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重视也日渐提升。面对农业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传统粗放型经营模式无法有效满足生态农业的发展需求。在目前农业经济发展中,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浪费都极大限制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践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才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维护农业经济建设的整体水平。水资源、土地资源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如何将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是维护生态环境、降低资源消耗的关键所在,也是为国家创设良好农业经济发展空间打下基础。在城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迫使农业经济结构得以重改规划,朝着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
3.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3.1生态农业能够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农村、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由于一些企业或市场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也出现了越来越严峻的问题,这对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而生态农业的出现和发展可以有效的防止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因为生态农业是一种以保护环境和高效使用自然资源为前提基础的对过去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进行转变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产体系。生态农业不但可以更好的满足我国经济市场越来越多样化和多层次的发展需要,还能够提高我国农民的经济收入,进一步优化完善农村的经济结构。在这个过程中生态农业不断的生产出有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的各类农产品,再通过农村经济活动和农业生产活动,充分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的特点以及地区优势等,将各个不同地区的主导农村、农业发展经济的产业确定下来,进而形成了导向是市场经济,发展龙头是加工业的全方位的发展格局,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3.2创建农业生产科学管理技术体系的基础
前提是生态农业要想创建好我国农业生产上的科学管理技术体系,前提基础就是生态农业的发展,出发点是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以及质量水平,发展目标则是改进完善并且保护好生产环境,再使用一些有效的农业措施和生物工程措施使我国农业综合的生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将农产品的一些问题例如结构性和地区性过剩等协调好,合理的调整好农业生产经理结构,进而提升农业的生产以及收入。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怎样更好的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消费,减少农产品的污染情况还有使农产品在经济市场的竞争力得到提高。例如我国现今生态农业粮食生产上重点建设的就是无公害粮食生产,可以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高效应用自然资源的实现以及创建起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技术体系。除此之外还要以生态农业的发展为前提来不断发展和创新生态农业相关技术,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来完善改进农产品的管理认证体系、农产品的改良技术和生态农业的评价指标等,构建出更加全面的农业生产科学管理技术体系,促进全方位的生态农业产品标准体系和生产技术标准体系,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进程得到可持续发展。
4.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4.1完善生态农业系统
当地政府要重塑农业发展的理念,普及农业可持续发展观,掌握和探究生态学和自然的基本规律,借助现代化技术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同时宏观统筹指导打造农业产业链,在环境承载的限度内,有机兼容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使农民因地制宜创新生态技术和产品,将种植、生长、采摘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二)发展和优化农产品利用招商引资的手段,拓宽农业生态道路。借助环保产业升级发展的东风,将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有机融合,在有利条件的配合下,有效整合农业市场,提升农业整体利益。在发展和优化农产品的进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拓宽产品内涵和外延的同时,同时坚守生态底线,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防止短期利益驱使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4.2改进农村社会生态体制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征途中,政府需要引入和培养农业储备人才,开发和销售环保产品,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采取各种措施维护生态农业发展市场,培养农业储备人才,改进农村社会服务体制,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手段以及农业人才的薪资和福利。此外,监测和监督环境污染治理,宣传生态农业技术的重要性,打击劣质生态农产品。
4.3健全生态旅游服务体系
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农业劳动力素质培养,鼓励生产绿色健康食品,拓宽农产品的销儒渠道。结合乡村旅游业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响应国家生态农业的优惠政策,构建合理、鲜活的生态农业。此外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精准定位旅游业特色,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农产品销售增加渠道来源和保障。
结束语
综上可见,在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发展时代,可持续发展观下的农业经济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柱产业,人口增长快、土地资源有限是农业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生态农业经济的优势是解决当今棘手问题的关键。完善生态农业的发展体制、借助农业科学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的发展产量和质量,这也是我国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长远发展的举措。
参考文献
[1]林彬.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17):30.
[2]李春燕.论发展生态农业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J].大众科技,2006(6):199-200.
[3]谢梅.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解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4(18):11-12.
[4]郑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其对策研究——以青州市为例[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