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浙江温州 325000
摘要:我国自市场经济制度开放后迈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经济的繁荣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从反面来看,由于之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加大对环境的重视,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当前,环保理念已深入人心,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不仅可以修复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还能够保护现有的生态资源。当前,环保理念已经变换为各种形式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建筑设计中形成生态规划理念,并积极贯彻于园林景观的设计中。
关键词:生态规划理念;园林景观设计;应用
1生态规划理念对园林景观的要求
1.1园林景观设计必须强调完整性
在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中,园林景观通常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来进行设计,片面强调个性特色与设计师的理念,而未能将园林景观与周围乃至整个城市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就使园林景观无法与自然相互融合发挥出其应有的生态功能。因此,在生态规划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更强调景观与周围生态环境和系统的整体性,同时也需要将景观设计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以实现园林景观与自然以及城市的完美融合。
1.2园林景观设计的区域特点必须鲜明
生态规划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的个性化并非单纯脱离整体来体现个性,而是需要从区域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尽可能将区域特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因地制宜,使园林景观设计既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又能够更快速地与区域生态融为一体,更充分地发挥出园林景观的生态作用。
1.3园林景观设计必须更注重集约性
生态规划理念下,各项工作都必须以一种长远的眼光考虑问题,园林景观设计亦是如此。为确保园林景观能够在社会发展中始终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应在设计中以长远眼光来考虑当前设计中功能分散的内容,通过集约式的设计方式将景观功能加以整合完善,从而使园林景观能够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协同,以实现其存在价值的可持续性。
2生态规划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2.1持续性原则
在园林规划期间,要始终坚持长远规划的原则,采用全新的技术,获取更多的绿色资源,以此加强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而使人和自然能够和谐共处。同时,在园林景观规划期间,要长远地规划生态建设,景观资源要能够符合发展的需求,可以提升住户的居住质量,以此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2.2环保性原则
运用生态理念,来让园林景观设计和环境能够保持协调性,这样一来就能够体现出环保的效果,并得以解决过度美化城市园林的难题。此外,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合美学、植物学等知识,从而就可以全面地体现出植物景观设计的环保性。
2.3高效性原则
资源并非用之不完,在平时不重视保护和回收再利用资源,就会导致资源匮乏。所以,在园林设计期间,要有效、循环地运用资源,并采用可再生资源,全面地展现自然生态的功能。
2.4经济性原则
所建设的园林景观至少要具有基本的功能,如能够休息、娱乐等。此外,还要尽可能控制好建设成本,在节省资金的情况下让设计效果达到最为理想的要求,建设出令人满意的园林环境。
3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科学选择绿色生态材料
由于园林景观的建设会耗费许多建设材料,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能够树立起生态规划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来科学选择绿色生态材料,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以及对环境的破坏。通常来说,较为常用的能够循环使用、对环境不产生污染的绿色材料有复合材料、节能灯等。除此之外,在设计过程中,还应当要充分利用起水能、风能以及太阳能等清洁、可循环的资源,将生态环保理念充分突显出来,在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同时,还能减小工程维护成本,有利于园林景观的健康持续发展。
3.2合理选择园林植物
城市园林景观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植物类型以及其搭配方式的影响。不过有部分设计人员过于追求美学,而忽略了地方自然环境条件,选择了不适宜种植的植物,最终导致植物死亡,不但达不到设计预期,而且浪费了资源。因此,在实施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融入生态规划理念,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植物来进行种植,确保其成活率,并且有效发挥出园林景观的美化以及城市的绿化功能。如若无法同时兼顾观赏性与实用性,则需要先注重植物的实用性。例如,如若所在地方常常会出现各类极端天气,那么就需要优先选择能够降低粉尘、净化空气的植物;如若所在地方的气候干燥多风,则需要选择枝叶茂盛,根系发达的植物,来起到防风固沙的效果。除此之外,在具体设计环节,还需要合理扩宽种植范围,防止部分植物水土不服而导致整体园林景观受到影响,进而产生严重的损失。
3.3开展地形的生态设计
第一,在设计园林景观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将已有的地形有效利用起来,并因地制宜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来进行地形的塑造,切不可将已有地形全部改变。在进行地形塑造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能够有效结合起园林地形地貌和周围地理环境,保证园林具有生态美。第二,可以采取艺术手段来进行地形的处理。地形设计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设计人员应当要重视保护与恢复地方特色的地形地貌,将其和周边环境相融合。所以在设计时需要重视将设计方案和地方自然环境、周围建筑风格相融合,基于已有地形来进行创新,尽可能与人们对园林景观的实用性以及美观性的要求相符。
3.4合理增加绿量
在设计绿地景观时一个需要重视的生态学问题就是绿量的增加。要想利用较少的绿地来实现更多绿量的增加,就需要选用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光合作用强、叶面积指数高、枝叶茂盛的植物。此外,绿地需要较大的草坪空间,不过如若一味的增加草坪布局,就会导致绿量偏少,缺乏竖向空间的层次感,生态效益不明显。所以要想转变园林景观朝广场化发展,减少草坪花坛的现象,丰富绿化的纵向空间层次感,形成屋顶、墙面、地面等多层次、多景观的绿化景观体系。设计人员可以采取多种不同植物在时间与空间两个方面来进行植物的配置,以构建一个科学配置、层次鲜明、乔灌草结合的多样化植物生态群落。而群落是绿地的基础结构单元,其将会对绿地的结构与功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将绿地覆盖范围增加,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增加园林绿量,切实将绿地景观效益与生态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3.5河道规划设计
河道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融合园林景观设计和水体设计所发展而成。科学合理地开展河道规划设计有利于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促使生态环境的健康持续发展。在开展河道规划设计过程中,务必要保证园林景观可以给河道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空间。笔者认为可以有效利用起芦苇等覆盖性植物和湿地松、杨树等植物,以实现生态驳岸设计。不过在该环节,需要防止自然资源对河道产生侵害。不仅如此,在进行河道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将水体环境以及护岸植被等要求考虑在内,保证实际设计与生态护岸的要求相符。此外,在进行河道规划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与河岸实际规划的具体情况以及当地人文历史有效结合起来,正确划分区域,在根本上保障河道规划设计与人们的需求相符。
结束语
生态规划理念对于现代社会发展规划的意义不言而喻,其可以帮助我们构建出更加和谐美丽的生活环境。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加强生态规划理念的应用,是提升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水平,强化城市园林景观功能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李佳.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9(8)
[2]王丽娟.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9(11)
[3]高鹤轩.生态规划理念在现代化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