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44052419751030XXXX
摘要: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及结合工作实践情况下,主要就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展开分析,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地基处理
一、岩土工程勘察中物探技术
第一,工程物探技术在岩土工程检测中占有重要地位。基桩的质量是否达到标准,地基是否达到良好的加固效果,经常用来检查地基的密实度。地质雷达和弹性波速测井是常用的技术手段。它们的工作原理是建立电磁波速度、弹性波速、原位测试值和地基压实度之间的数据关系。然后通过对施工前后数据的具体比较,进一步实施地基以及基桩的质量评价过程。桩基无损检测技术是岩土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它包括两种方法:声波测桩法和动力测桩法。这主要是因为它能灵敏地捕捉波在传播过程中的速度差和反射状况,从而进一步确定混凝土的质量水平。与其他检测技术相比,该方法技术简单,操作方便,投资少,能达到理想的检测效果,特别是该检测方法的应用能实现随机抽样检测和大面积检测,因此在岩土工程质量环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二,提高物探技术到岩土工程当中的措施合理。工程物探资料的采集和翻译是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首先,对于前者,在进行野外采集工作时,必须能够对一些重要的数据进行锐利的采集。一旦出现偏差,将对后续的施工质量构成威胁。对于后者,每一位物探工程师都需要高质量地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只有准确的数据支持,才能合理处理岩土工程问题,合理选择工程处理方案,这是各施工环节安全进行的基本保证。因此,物探工程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岩土工程和工程物探理论知识,积极应对各种地质问题,保证施工质量。例如,用弹性波勘探方法进一步分析工程物探资料时,要求物探工程师准确地分离和抑制干扰波。一般来说,软硬件技术的共同协同可以实现这一过程。
第三,在岩溶发育地区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中的应用。物探方法也可用于环境保护、旅游开发、灾害预测和预防。对岩溶地区岩溶发育强度进行监测,可以有效地保护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防止各种岩溶地质灾害和化学污染。上个世纪前苏联奥卡河河岸上有一座大型化工厂。由于管理失误,部分高浓度硫酸产品漏入地下溶液通道,加剧了对地下碳酸盐岩的腐蚀。腐蚀会导致地下溶洞增多,并相互连通,在地下形成多条岩溶通道,影响地上岩土工程物的稳定性,同时溶蚀和流入河水会造成水体污染。前苏联的测量人员研究了岩溶过程,发现低阻异常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表明岩溶隧道的断面面积正在扩大。河流电阻率的检测也表明,越来越多的溶解物质流入河流,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鉴于这些问题,一方面,工厂要加固地基和岩土工程物,以确保由于地基承载力不足而不会倒塌;另一方面,由特殊环境整治小组消除河道和周边地区的污染。
二、岩土工程勘察中数字化技术
第一,数字一体化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岩土工程勘察和设计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岩土工程勘察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不足、封闭性强、软件功能不完善、信息化程度较低等。为了克服上述情况,需采用数字化技术来加强勘察的整体质量。岩土勘察数字一体化技术通常是借助勘察测绘技术、利用网络通信和CAD软件、通过相应的计算来形成项目的相关信息,构建辅助信息处理程序,改变了传统人工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模式。这种勘察数字一体化技术的使用能够对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并对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高效智能地展开工程设计,不仅节省了很大一部分人力资源,同时也能提高勘察的效率。
第二,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涵盖的范围较广,包括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地理学等很多门专业知识,该系统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的支持,科学分析和规范管理空间的地理数据,为变电站的项目决策进行规划和管理,这对变电站的野外勘察来说十分有利。与传统的勘察技术相比,这种数字化技术具备非常多的优点。
(1)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准确地采集,且采集质量高,数据的来源非常广泛。(2)变电站在设计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复杂,形式较为多样化,而地理信息系统能准确表达空间的实体,包括图像、图形、数据等,能从全局的角度对所有设计所需信息进行采集分析,提供广泛支持。(3)地理信息系统具有较高的可视化功能,能采集到各种类型的信息以便用观察的方式展示出来,供相关人员研究和使用。
第三,信号转换技术
在岩土工程数字化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对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转换,使其可以转化为便于处理的数字化信息,便于后续三维建模过程的应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依托PLC技术来完成数据信息的转化,顺利完成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可视化操作。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开展,其主要目的是将人工性语言进行转化,使其形成满足后续测绘处理的多样性数据,例如,很多区域在数据采集过程中,会借助到无人机拍摄的影像资料,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影像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提取,然后借助三维制图软件对其进行处理,使其可以转换为更加直观的三维立体模型,可以辅助测绘人员更快地找到测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从而有效地提升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岩土工程地基处理
第一,夯实地基处理技术
夯实地基处理指的是通过大型起重机,不断地向地基施加作用力,从而使得地基原有结构变得紧密,有效增强地基的强度与密实度。现阶段,夯实地基处理技术方法主要分为强夯与重锤,选择的处理工具分为大型起重机(10~40t)与夯锤(2~3t)。其中强夯处理技术方法是结合地基夯实现实需要,将起重机升到10~40m的高处,然后自由落下,同时需要按照作业要求适当地对下落高度进行调整,以达到地基夯实效果。而重锤是以重力作用为主,通过夯锤自由下落实现地基的夯实处理。
第二,注浆地基处理技术
目前,注浆地基处理技术主要分为硅化注浆与水泥注浆,两者选择的注浆材料分别是硅酸钠混合溶剂与水泥浆液,其中硅化注浆是通过加压、加气等方式实现地基处理,而水泥注浆是通过压浆泵与灌浆管完成地基处理。当注浆材料和地基土层结构经过混合凝固之后,就会成为一个整体,从而有效增强地基的抗剪性能与承压强度,实现地基动力等特性的优化。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岩土工程行业中催生了多种复合注浆地基处理技术,例如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技术,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选择复合注浆地基处理技术,能切实增强地基综合性能。
第三,旋喷注浆桩地基处理技术
旋喷注浆桩地基处理技术指的是通过高压旋转喷嘴,以10~25MPa的压力把水泥浆液灌注地基土层之中,以优化地基的性能,提高地基强度与稳定性。在具体实践应用时必须对钻孔孔径与终孔深度进行严格控制,一般孔径和孔深需要大于喷射管2~5cm、0.5~1.0m。若是孔深处于20~30m,孔斜率必须保证在1%以内。与此同时,针对测量放线、孔位定位以及旋喷设置等必须要根据规定要求进行作业。
参考文献
[1]肇超,武悦.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环球市场,2017,(23):278.
[2]陈林森.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4):4805-4805.
[3]陈海燕.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7):4481-4481.
[4]李卫军.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环球市场,2017,(6):166-167.
[5]晏务强.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