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践教学着力,培养高中班主任管理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7期   作者:王喜宁
[导读] 本文中的高中班主任管理有效性注重从学生的精神品格着力
        摘要:本文中的高中班主任管理有效性注重从学生的精神品格着力,注重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的贯彻和实施。与此同时,本文注重从实践的角度着力,通过切切实实的例子,展示高中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的有效教学过程,并在此过程中,真正促进学生担当意识、感恩意识以及奋斗精神的形成,提升高中班主任的管理能力。
        关键词:实践教学;高中班主任;管理有效性
        在现阶段的高中班主任管理过程中,部分班主任往往存在较为严重的以分定生的观念,甚至有部分教师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自己的学生,造成部分学生心理无法健康成长,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便成为空谈了。为此,本文立足教学实践,真正转变部分教师原有的以分定生错误观念,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实践,获得思想境界的提升和行为约束能力的增强。
        一、从社会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
        担当意识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独立于世的通行证。然而,在现阶段的高中生中,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他们存在较为严重的我行我素心理,因而不具备较强的担当意识。这种品格的缺乏不仅不利于学生养成健全的品格,甚至会阻碍学生未来的发展。为此,高中班主任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从社会实践的角度着力,真正让学生从实践中体悟,从实践中感知,真正联想个人的家庭和个人的人生,思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担当意识的形成,提升高中班主任管理质量。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敬老院一日行的活动,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为老人的服务中,真正让学生从多维的角度,思考人生,思考自己,促进学生担当意识的增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点,划分小组。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社会实践中,教师统筹考虑具体的服务项目以及学生的特长,并以特定的活动名称为祖名,设计出卫生组、畅谈组、曲艺组以及棋艺组。第二点,注意事项。在为老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班主任提醒学生不要接受老人的礼物,防止服务活动变质;也不要和老人提及他们的家人,防止老人伤心。第三点,展示成果。在回归课堂后,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言。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并对他们的发言进行总结,班主任得出以下结论:部分学生通过观看老人,联想到自己的父母也会老。为此,他们应真正地独立起来,开始慢慢长大,并真正地承当学习的任务,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承当起养家的重任;有些学生则认为生老病死随时人生常态,他们也联想到个人也会老,而爱老敬老风气的养成,不仅是优良社会风气的体现,而且还能够真正地让个人在年老时受益。为此,学生更应积极地奉献社会,承担社会赋予的义务。


        二、从生活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这所学校的第一任教师。父母不仅给与我们生命,而且还将我们抚养成人,并接受相应的教育。我们应真正地感恩父母。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高中班主任在可以运用生活实践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让学生从实践的过程中,感受父母的辛劳,从实践中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例如,班主任曾举办一次“为父母洗一次脚”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父母为了生活,为了这个家而付出的点点滴滴,真正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在具体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三点入手。第一点,以境激情。教师搜集学生父母工作场景,在课堂上播放,从而触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第二点,布置任务。教师看到大部分学生的内心有所触动,因而布置为父母洗脚的任务。第三点,展示成果。在再次上课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实践成果。教师发现通过这次为父母洗脚的活动,有的学生发现父亲的脚部有伤口;有的学生发现母亲的脚轻微的发肿。这也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父母的不易,更为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真正懂得感恩父母。
        三、从班级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
        高中生涯弹指一挥间。高中班主任在班级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按照个人的规划执行,真正塑造学生的奋斗精神。本文注重从班级实践课的角度进行着力。
        例如,在上周,教师举办了“我的高中三年”为主体的班会课程,让学生真正更为全面地反思“学习为了什么?”、“我应该如何学习?”与此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设置高中三年的奋斗目标,比如,学习目标、自我塑造目标以及其他的目标等等。更为重要的是,班主任鼓励学生以“致三年后的自己一封信”的形式,想象三年后自己的样子,真正在此过程中,既让学生保持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也让学生真正在这种期待中不断付出,并真正将自己塑造成自己想看到的样子,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
        总而言之,在提升班级管理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实践角度着力,将工作落实到学生的生活中,学生的心头上,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真正辅助学生,将他们打造成为一个具有责任感、有理想、有担当、懂感恩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翟冬琴.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的实践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45)
        [2]陶炳宏.高三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几点实践策略[J].名师在线.2016(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