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教学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7期   作者:汤少新
[导读] 体育是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学习课程,
        摘要:体育是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学习课程,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坚韧的内心,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由于,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教学的手段,导致初中学生逐渐丧失了运动的兴趣,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构建游戏课堂,激发运动兴趣;教导体育知识,树立体育意识;拓展课外教学,增强运动能力的快乐体育教学方式,促进初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快乐体育;教学
        快乐体育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是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初中学生处于青少年的成长阶段,思维较为活跃,在体育课程中常出现不合理运动的问题,容易导致身体受到损伤。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影响了初中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无法有效的提升身体素质。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快乐体育的教学方式,使初中学生科学运动,激发初中学生的运动活力,提高初中学生的运动能力。
        一、构建游戏课堂,激发运动兴趣
        兴趣是初中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表现形式,能够让学生在充满激情中学习,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游戏课堂是当下学生喜爱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的思想文化也逐渐交流融合,受到西方国家思想的影响,我国初中学生思想愈加偏向个性、独特的发展。初中学生个性、独特的思想,影响了对体育课程的正确认知,导致逐渐丧失了运动的兴趣。教师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缺乏教学方式,也影响了初中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构建游戏课堂,让初中学生在体育游戏中逐渐了解体育的魅力,从而激发初中学生运动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利用“螃蟹赛跑”的游戏运动方式教导初中学生。即,教师将初中学生分成两人的小组,让学生背对背用躯干夹住一颗足球,等待预备信号响后,两名学生如螃蟹状向终点奔跑,用时最短的组别为优胜组。初中学生通过“螃蟹赛跑”的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还能培养团结的意识,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也可以利用“两人三足”的游戏运动方式教导初中学生。即,教师将初中学生分成两人的小组,让学生将自己的一条腿与另外一名学生的一条腿绑在一起,等到信号枪响,两名学生互相扶持一起奔跑向终点,最先到达终点的小组为优胜组。教师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呼啦圈竞走”游戏运动方式教导初中学生。即教师将四名初中学生分为一组,每名学生在转呼啦圈的同时也要向前行走,每五十米传递给下一名学生,直到四名学生全部转呼啦圈走完五十后则算完成挑战,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初中学生在参加呼啦圈竞走比赛的过程中呼啦圈不能掉到地上,若掉在地上这名学生需从头转呼啦圈行走。初中学生参加“呼啦圈竞走”的游戏比赛,可以锻炼身体的综合能力,增强身体的核心力量,提高运动的积极性。
        二、教导体育知识,树立体育意识
        体育课程不仅有众多的体育项目,还存在大量的体育知识。初中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不仅能够正确认知体育的本质,增加文化学识,还能建立科学的运动方式,树立体育意识。体育意识是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产生自主运动的心理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知体育课程,构建学生坚持不懈的优良运动品质,使学生不断突破自我运动的极限,塑造强健的体魄。初中学生处于成长的青春期,思维意识较为活跃,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多数学生认为体育只是锻炼身体素质的一种途径,对学习文化知识不能产生良好的帮助。初中学生对体育课程不全面的认知,影响了体育课程的学习进程,从而阻碍了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因此,教师在体育课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还要教导学生体育知识,树立学生体育意识,为学生健康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教学体育课程之前,可以对学生讲解体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现象,在当下的社会发展中体育已成为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等,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体育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对学生讲解具体的运动项目的相关知识,增加学生对体育文化的了解。即,教师可以教导学生篮球的运动知识。篮球是奥运会比赛的重要项目,是以手为中心身体对抗性的体育运动,在1981年由美国人詹姆斯·奈史密斯发明。篮球运动不同其它球类的运动,其比赛规则繁杂,共有九十三条规范维护篮球运动的稳定发展。篮球还具有众多的专业术语,扣篮、补篮、卡位、错位防守、空切等等,每一个专业术语都代表了不同的含义,是篮球运动的精华所在。教师教导初中学生体育知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运动视野,加强学生体育文化修养,树立学生科学的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拓展课外教学,增强运动能力
        体育运动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晨跑、夜跑、骑山地车等都属于体育运动的形式。初中学生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也处于身体成长的重要阶段,参加体育运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成绩,也能够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体的健康发育。初中学生不仅在校园中可以参加体育运动,也可以在生活中进行体育运动。课外教学是快乐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初中学生提高体质的有效方式,可以帮助初中学生加强运动能力。初中学生增强运动能力,既可以塑造健康的体魄,还可以树立坚韧的内心,使身心健康成长。由于,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过于单一,限制了初中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拓展课外教学,通过更多的运动教学方式提高初中学生的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
        例如:教师在初中学生假期时间,可组织初中学生进行登山运动。教师组织初中学生登山之前,要引导初中学生穿戴好运动鞋、护腕、护膝、运动毛巾等运动装备。教师除了要引导初中学生穿戴登山运动必需物品,还要教导初中学生登山注意事项及登山技巧。即,登山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水分,保持运动的活力;登山过程中要合理分配体力,每走一段路可以适当休息,但不能半途而废;登山过程中学生们应互相照顾,不要只身攀高登险;登山时身体前倾,可走“之”字形,可以节省体力;下山时不要过快,以免发生跌倒、擦伤等情况等等。初中学生在登山过程中要牢记教师的教导并严格遵守教师的指导,才能在登山过程中保证自身的安全。教师在领导初中学生登山时,要随时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若发现学生出现疲累的情况要及时原地休息,保证学生的身心安全。教师拓展课外教学,不仅可以构建初中学生坚韧的内心,让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还可以使学生在登山中不断突破运动的极限,塑造学生强健的体魄。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处于学习的重要时期,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参加体育课程不仅能够加强身体素质,还能促进心智发育,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快乐体育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初中学生运动的积极性,挖掘初中学生运动的潜能。由于,教师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缺乏教学手段,导致初中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阻碍了初中学生运动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构建游戏课堂、教导体育知识、拓展课外教学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佳敏.初中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课堂的打造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22):203-204.
        [2]刘权.试论快乐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08):210-211.
        [3]刘统一.初中体育快乐式教学的尝试与思考[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3(10):125-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