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7期   作者:时超
[导读] 音乐作为素质教育背景下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音乐作为素质教育背景下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积极情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学中的合唱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表演能力以及音乐素养等等,是音乐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受教学时间、学生音乐基础差以及学生身心特征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合唱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如何更好地开展合唱教学已是教师普遍关注的话题。基于此,本文针对提升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教师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指挥手势;合唱技巧;审美教学
        合唱作为声乐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因其自身特有的艺术魅力及其广泛的群众基础,一直以来在音乐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合唱本身是一种集体性的活动,它在音乐教学中的开展和实施,能够极大调动班级之间学生的互动、交流,在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合作意识和歌唱能力方面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作为初中音乐教师,我们应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积极探究开展合唱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使音乐知识和音乐魅力得以更好地传播和发扬,使音乐教学呈现出自身应有的光彩和魅力。
        一、了解指挥手势,把握合唱节奏
        指挥者作为合唱对的中心人物,在合唱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手势指挥得合理、恰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合唱的水平,因而指挥者的手势是连接指挥者和合唱队的桥梁。在歌唱的过程中,歌唱者是通过指挥者的手势来了解指挥者所要传达的指导思想以及具体的演唱方式,他们之间是没有言语沟通的。为此,初中音乐教师应针对如何指挥展开教学,使学生对指挥过程中手势高低起伏的动作所传达的意义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地进行合唱训练。
        例如,在进行《保卫黄河》这首歌曲的合唱训练前,我就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歌曲的指挥图示课件,并结合课件播放音乐,在音乐节奏的伴奏下对指挥的具体动作进行示范,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指挥手势的速度和力度变化是如何反应歌曲的旋律特点以及音乐情绪的。除了结合歌曲进行手势动作的示范之外,教师还应针对一些细节之处向学生进行详细讲解和展示,比如指挥时的左手和右手分别代表着高声部和低声部,而左手举起的位置是略高于右手的,并且歌曲的情绪变化与指挥动作的幅度大小是呈正比的,即歌曲情绪高涨的地方,手势张开的力度也大……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指挥时手势的动作等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和讲解,使学生对指挥者所传达的信息有所了解,从而在合唱时能够随机应变,唱出符合旋律和情感变化的曲调来。
        二、培养合唱技巧,增强声部协调
        加强对学生合唱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也是提升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一些与合唱有关的理论知识,如音准、速度、节奏以及声部协调等等,都是学生在合唱时应当了解并掌握的知识。

为此,初中音乐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合唱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从而摆脱学生合唱过程中出现的音量不均衡或是声部混乱的现象,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合唱水平,使合唱教学得以高效地进展下去。
        例如,教师应从纠正学生的坐姿入手,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合唱训练,即纠正学生在进行合唱训练时的不良坐姿,如驼背、跷二郎腿等等,引导学生应当挺胸抬头、端正地坐着,从而使气息和气流更好地从胸腔中传达出来。除此之外,针对合唱中出现的音量不均衡以及低声部旋律演唱不准确等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低声部练起,从而逐步过渡到高声部的训练中,使学生对气息运用技巧有所把握;针对合唱中出现的音准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长音阶的形式了解每个音符的倾向性,从而对音高位置有深刻的认识。如此,便使学生对合唱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一些合唱技巧有所了解,提升了学生练习的针对性,促进了合唱教学效果的改善和提升。
        三、关注审美教学,提升音乐素养
        初中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作品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而来的,作品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色彩和文化底蕴,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为此,在开展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时,教师应从作品本身蕴含的艺术和人文价值出发,通过开展听赏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感悟音乐作品本身的魅力所在,使学生的视野得以开阔,审美鉴赏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从而增强学生对音乐律动的感知,增强对合唱教学的兴趣。
        例如,以《走进西藏》这首歌曲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这首歌曲的听赏练习。首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声调、节拍以及曲式结构,之后让学生通过反复聆听的形式感受歌曲的旋律及其传达出来的情绪,使学生对高原山歌的特征有所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地进行合唱训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给学生展示一些国内外著名交响艺术团的演出资料,引导学生对艺术团合唱时的指挥,人们歌唱时的动作、神态进行观察,感受合唱给人身心带来的强烈震撼。如此,通过开展听赏式的教学活动,促进了学生音乐审美和鉴赏能力的提升,为合唱教学的顺利进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总之,初中音乐教师应在充分认识到合唱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积极探究开展合唱教学更多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合唱意识和歌唱能力,促进学生合作精神和集体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感悟人生。
        参考文献:
        [1]汪弘.新课程背景下的合唱教学探究[J].音体美教学,2015
        [2]杨扬.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J].现代教育管理,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