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不仅吃穿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精神文化也有了良好的发展,其中,音乐作为一门利用音乐音符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人们的压力的艺术,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不可荒废的。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升音乐教学质量,就成了教学重点。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质量
纵观当今的初中音乐课堂,大都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日复一日地根据既定的教学任务来向学生讲授每一首歌曲的演唱方法,而很少向学生渗透情感教育。这样一来就导致学生只会唱歌,却无法在音乐的渲染下提高自身的道德和艺术情操。鉴于此,作为初中音乐教师,我们要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健全人格。
一、游戏导入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也是教学的一种有力武器。在过去的观念当中,不少家长和教师都认为游戏是玩物丧志的,课堂与游戏之间是没有什么联系的。但是,近些年来游戏教学法逐渐在各科教学中推广开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例如,在教学《保卫黄河》时,笔者就组织学生玩了一个你演我猜的游戏活动,教师在电子屏幕上出示相应的词语(代表中国的一些事物),一个学生背对屏幕,然后看着另一个学生进行表演,十秒之内猜出这个词语为有效,超时或者猜错都不得分。给学生出示的词语包括黄河、长江、长城、兵马俑、青藏高原、故宫等等,学生都踊跃地参与其中,思维也得到了活跃,那么在欣赏《保卫黄河》这首作品时学生的兴趣也会更加好。
二、借助直观呈现,丰富音乐教学内涵
现代教育手段的出现和迅猛发展为课堂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转变提供了新的有利契机,其凭借自身强大的影音功能,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和积极推崇且日益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时代新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这一现代教育手段来创设直观情境,借助图、文、声、像来丰富音乐教学内涵,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与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学《游击队歌》时,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展示了游击战士们巧妙、灵活地与敌人周旋,伺机消灭敌人的视频。其次,为加深学生对歌曲的了解,丰富音乐教学内涵和学生的情感体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聆听了相关类型的歌曲,并进行了历史知识渗透等。这样,通过借助多媒体创设直观情境,不仅丰富了音乐教学的内涵,而且还使学生生动感知了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提升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
三、初步引导创作,提升学生音乐能力
音乐创作是建立在很深厚的音乐基础上的,初中生能学到的只是一小部分,但是随着进步,要求求学生全面发展。在学生身心刚刚发展的阶段,为他们广阔世界,也是在帮他们找寻成长的捷径,是帮他们尽早的确立人生轨迹的一部分。
以前笔者总是认为,初中阶段开始接触音乐创作有些早,可是随着时代进步,笔者发现人们越来越趋向于“早熟”。笔者才开始明白,从小接触反倒更好。我们作为音乐教师,要在他们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逐渐成熟的时候,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进行引导,并在引导的基础上使他们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人生观和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在笔者的音乐课上,笔者会有选择性的交给他们一些音乐创作的基本知识,让他们在对音乐创作知识有理解的情况下,去进行音乐创作的体验。例如,找一个较简单的音乐,让他们尝试吟唱,或者写出来一些东西,进行简单的哼曲。前期并不需要把学生的作品谱出谱来,要让他们敢于表现出来就可以。到了后期,他们的乐理知识比较丰富的前提下,尝试记录他们的音乐,谱出来。让他们能够有自己的作品。
四、团体教学形式,发掘学生音乐特长
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受学生自身差异影响较大,有的学生歌唱能力较好,有的学生歌唱额能力就会较弱。但是在现如今的初中音乐教学中,课堂的专业性以及实践性都是非常强的,所以在教学时大多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在具有一定优势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教师课时量过大、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空间、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尤其是现如今学生多,教师资源薄弱的情况下,如果还是依旧采用“一对一”的形式进行教学,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能无法顾及所有的学生,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完不成教学任务的情况。据此,我们就需要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解决音乐特长生教学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团体教学”的教学思路,以此来辅助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小团体教学”能够在减轻教学教学压力的同时,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学习,还能让教师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是一种非常适宜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方式。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的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从学生角度出发,真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尤佳.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黄河之声,2017(24):63.
[2]尹冬燕.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音乐教学[J].黄河之声,2017(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