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本中的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注重从培养学生优良的体育品质着力,并分别从接力跑步、心理健康、篮球教学着眼,运用合作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身体素质的增强,良好品质的塑造,增强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体育;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部分体育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并未注重塑造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体育课的尴尬教学状况。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存在“为了教学而教学”的观念,他们并未真正理解体育教学的内涵,从而出现教学“跑偏”的现象。为此,教师不仅要认知个人的教学理念的错误,而且还应在此基础上,进行纠正,并学习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增强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运用4X800米接力,培养学生拼搏精神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各种新的科技产品层出不穷。初中生将关注的重点集中在科技产品上面。他们轻轻地滑动手机等科技产品,便可通过游戏、视频以及歌曲的方式获得快乐,而长期处于这种情形下,学生的意志会逐渐消磨。针对这种状况,初中体育作为培养学生良好精神品质的科目。初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体育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拼搏的快乐,真正从科技产品中走出来,促进学生良好精神品质的形成,增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开展“4X800米接力”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而其为了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教师注重从以下两点着力。第一点,制定比赛规则:因为此项目是团体比赛,所以教师以团体的最终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这也要求每位小组成员为了集体的荣誉,拼尽全力,并在此过程中,相互打气,相互促进。第二点,注重同一小组中有不同体质和体育基础的学生,为学生之间的奋力拼搏创造条件。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亲身示范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接力棒的使用技巧,并让学生彼此配合,寻找最佳的赛跑顺序。教师在此简要运用文字的形式,对学生的一段比赛场景进行介绍。因为小洛的身体体质较弱,所以此小组打算将小洛安排到最后一名。小洛在跑到500米处,由于身体素质较差,不觉地降低了奔跑的速度。小组长看到此种情况后,迅速地召集大家喊道:“小洛,加油!调整好呼吸,控制好步伐,不要让劳累战胜自己的意志!”在大家的号召下,小洛仿佛浑身充满了力量,仿佛变了一个人,并迅速地向前奔跑,并以优于第二名0.2秒的成绩,获得最终的胜利。教师运用接力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之间相互协助,相互配合,彼此鼓励,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
二、使用多媒体授课法,培养心理调节能力
初中生处在青春期,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差。学生的心理常常处于两级分化的状态。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影响学生的心情和身体,还会对学生的未来极易产生不良影响。针对这种状况,初中体育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展示学生的日常情况,并在此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辅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心理调节方法,促进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上周,教师运用多媒体授课,并以具体案例的方式,介绍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相应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的增强。
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点,展示案例。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如下的案例:小明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数学成绩较差,而且通过个人的努力,仍旧没有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所以他打算放弃学习,因而整天浑浑噩噩地学习和生活。他上课迟到,不交作业,还和老师对着干。在展示完上述问题后,教师让学生分析小明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通过和学生交流,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推断出是小明的心理调节能力较差。教师对学生说:“由于我们处于青春期,在很多问题的思考上面,常常出现一叶障目的情况。我们总是钻入自认为正确的结论中,并在原地打转。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应跳出原有的认知,可以通过与别人交流的方式,缓解内心的压力,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真正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改变当前的状况,而不是一味地逃避!”教师运用多媒体授课,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心理调节方式,并懂得积极地想他人求助,从而跳出个人的原有认知,真正促进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的增强。
三、运用小组合作授课,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学生的团队意识不仅应用于体育课堂中,而且还应用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此,初中体育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运用合作教学法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真正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感受个体力量的局限性,感受集体力量的无限性,从而让学生在给予帮助与接收帮助的过程中,感受人性的美好,促进学生团队意识的增强,充分发挥合作教学的积极作用。
例如,在讲授“定点投篮”这节内容时,教师考虑到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投篮基础,运用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完成本节内容。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着力。第一点,讲授知识。教师运用多媒体,讲授投篮的要点,并运用示范的方式,讲授此部分内容。第二点,划分小组。在小组划分的过程中,教师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第三点,制定规则。教师制定如下的规则:每个小组有四位学生。每位学生只有一次投球机会。假如学生投中一次,可以继续投球,并记录学生连续投球的次数。教师以整个小组的总投球次数作为最终的成绩。第四点,展示成果。教师运用文字的形式,介绍学生的一段互助场景。小安屡投不中。小组长走进小安,并对他说:“在投球的时候,你一定要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千万不要想我投中了,或是我投不中,而是用心感受球在手心的重量,全身心投入到投篮的过程中,真正在心中模拟一条篮球运动的弧线,不要急!”在组中的细心指导下,并配合相应的技法,小安逐步掌握投球的技巧,并在之后的小组比赛中,出现了五连中的好成绩。通过运用合作教学法,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教师让学生意识到个人力量的局限性,并在接受他人的帮助中打开自己,向他人学习,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心智的健全,促进学生团队意识的形成,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投球技巧,充分发挥合作教学的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在开展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培养学生体育品格入手,真正发挥体育立德树人的积极作用,并在此过程中,真正让学生的体育学习技能获得潜移默化的提升,增强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高鹏.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7(12)
[2]李晓龙.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分析和探讨[J].中学课程资源.2016(05)
[3]於飞芸.初中体育课准备活动有效设计与运用研究[J].运动.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