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现代教学方式在突破传统,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片面追求新、奇、特,忽略传统课堂常规教育的现象,甚至出现违背体育教学规律的教育教学行为。本文旨在对传统课堂常规教育价值进行理性地分析,并扬长避短建立起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新的体育教学常规,使一线体育教师端正认识,为促进现代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课堂 常规教育 教学方式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新型的教学观正逐步形成,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当现代教学方式在突破传统,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片面追求新、奇、特,忽略传统课堂常规教育的现象,甚至出现违背体育教学规律的教育教学行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重视。本文旨在对传统课堂常规教育价值进行理性地分析,并扬长避短建立起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堂常规,为促进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教育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1.学生主体下课堂常规教育缺失分析
实践证明:要使全班几十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到按预定的计划与要求进行活动,就必须有严密的教学组织,建立必要的课堂常规。但受各种新潮思想的影响,我们对传统体育常规教育的问题重视不够,甚至还有一些观点认为传统体育教学常规阻碍了新课堂的生成。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先看案例:
有这样一节“以发展耐久跑能力”为主的体育公开课,那天正值初冬,寒风瑟瑟,课的开始,学生们在操场中间三五成群地站着,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课的导入讲述一个红军长征不畏严寒的小故事。看着有的学生迎着风,努力地想听清教师讲的内容,听课的教师忍不住告诉学生背风靠近教师一些。之后教师把学生分成四组第一次选择一般耐力的发展,他采用了校园环境跑的练习方法,排头大个学生带领小组同学一溜奔跑,四组回来的时候,每队丢了两三人,迟后归队。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讲述慢跑的动作要领,要求学生在讨论和模仿中体验着动作要领。学生叽叽喳喳,三五成群地嬉闹着,教师无所作为、尴尬地巡视着。第二次,教师要求四组学生按照动作要领,重新进行校园环境跑,结果又出现混乱的局面。最后,教师采用围绕障碍物,长征情景模拟跑的形式,学生活动兴趣一下被激发到高潮,多次的竞赛,让学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遗憾地是教师在课的结束的时候,没有很好点评和鼓励,仅淡淡复述了耐久跑的动作要领。
这个案例显然是一节细节值得商榷的公开课,应该来说课的设计理念是新颖的,但是由于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堂常规,教师的良苦用心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课的开始,学生迎风而站,不但影响教师自身的讲叙效果,而且是一种对学生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之后教师调动队伍时,没有很好地控制排头速度,造成了二次练习的混乱。课的结束,教师没有很好地点评,显然是不完整的。由此可见,新课程下科学课堂依然需要常规教学细节。这个案例在现实中并不鲜见,具有一定代表性,它所反映了当前一部分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对新课堂有效性观念的淡薄和传统课堂常规教育价值的认知缺失。具体为:
1.1课堂教学预设和生成的兼容互补
教师和学生是灵动的生命,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生命价值实现历程,一个具有活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基于常态实践课的教学预设——传统体育课课堂常规被妖化为套在体育教师和学生头上的一道“紧箍咒”,成为泯灭和扼杀学生个性的罪魁祸首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缺少课堂常规,漫无目的地生成不仅挤占了学生和老师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损害了体育教学的内在功能,特别是体育学科特有的身心实践性,生成展现的只是学生表层的甚至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将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智慧的启迪。
1.2课堂教学的朴实与虚化的价值追求
不少体育教师矫枉过正,使得体育课堂教学步入另一个误区——“虚化”, 导致一些过去视为宝贵经验的朴实做法受到质疑甚至批判,一些传统体育教学中的精华也随着糟粕一起被抛弃,教学效果当然不尽人意。朴实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它决不意味着落后。要剔除浮华,摒弃浮躁,返璞归真,它真正做到了真实、简约、高效、生态。真实就是教学不要搞假,不要虚伪、不要做秀。要用真实的情感,真实的行为,真实的生命态度去构筑课堂,促使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简约而不是简单,这句话很好地阐述了简约的内涵,高效是简约的最终追求。
1.3课堂常规的新认识
课堂常规是常态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预设,具有规范、约束和指导课堂行为的效力,使师生明确行为所依据的价值标准,指导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此促成课堂生成更具有方向性,更富有成效性。同时,课堂常规也是建构在传统教学实践的经验上一种教学技巧,合理运用它,不但可以促使教学活动和教学效益有效地衔接,而且可以为当前建立朴实课堂教学而服务。体育课实践证明,及时而适宜地建立课堂常规,形成学生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可以避免课堂混乱,维持课堂秩序;相反教师如果不注意课堂常规的建立,只凭着不断提高各种要求,指令维持课堂秩序,就容易造成管理效率的低下,时间的无益消耗和各种问题的产生。
2.体育课课堂常规教育的合理运用
有一些传统的课堂常规做法看起来朴实甚至机械笨拙,但由于触及了体育教学的内在规律,是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益,提升学生能力的。
课前常规:做好计划,写好教案,提前到达场地,检查安排器材,了解见习学生情况等,这是体育教学所必需的程序化的手续。
课中常规:整队集合与师生问好;清点人数,安排见习生;宣布课的任务和内容;检查服装及佩带物;安全检查与安全教育;队形安排应有利于教师讲解、示范、指导有利于学生观察,并使学生背对光、风、沙以及避免各种干扰源;教师调动队伍时,口令下达要正确、明了,控制好排头学生,尽量缩短调动时间,使学生积极配合课中各项活动队伍调动,做到步调一致,提高课堂效果;队形要有适宜的宽度、深度和间隔距离;口令要洪亮,有节奏感,按操的性质、幅度和力量来变化口令的快慢强弱;管教管导,严格课堂常规纪律,搞好组织教学,对任教课内的常规纪律负全责。
课后常规:有效的课堂管理的另一个时刻是让学生能从情绪高涨状态逐渐进入稳定恢复阶段,自觉地帮助教师回收器材。教师结束时的评论应该承担双重任务,既有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包含本次课知识点简单概括。
在当今“新潮’教学方法大行其道的背景下,辨证地、适时地运用一些看似笨拙、机械,实则有用的传统体育教学常规,不但能大幅度地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益,而且能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运用之妙,重在实效,贵在得法。行为只有融入情感,才能有理性,没有情感上的共鸣就没有理性的自我约束力,否则课堂常规的建立只能走进简单的管制之中。我们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特别在课堂常规的建设形成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情感的投入和技巧有机地结合,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教育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体育教学常规的价值跟我们相伴,并在新课堂中不断散发出新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吴玲 郭孝文 . 让预设与生成的矛盾在消解中共生[J].中国教育学刊,2008(05):49—52
[2]江舟. 朴实的教学方法一样能上出好课[N].中国教育报,2008-11-7
[3]毛振明. 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