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研究多元智能理论下的识字教学模式,再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相应的识字教学法。把儿童识记汉字和开发多元智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探究一种识字教学的新视角。
[关键词]多元智能;识字教学;低年级语文
当前,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死记硬背和反复抄写,置学生兴趣和潜在能力于不顾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又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头戏”,字多量大,而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可见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似乎更加重要。因此探究适合低年级学生和低年级教材特点的识字教学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大致可分为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各种智能彼此独立又相互协作。多元智能理论有助老师从学生的智能分布去更了解学生,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发掘资优学生,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还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扶助有问题的学生,并采取对他们更合适的教学方法。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尝试用多元智能理论做指导,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乐中学,提高识字效率。
一、创设教学情境,读写听说,借助语言智能的发展,巩固识字成效
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因此我们在进行识字教学过程中可以挖掘每个方块字背后的文化底蕴和构字规律,再通过讲故事、猜字谜、编儿歌等方式借助学生的语言智能的发展,巩固识字成效。
教学中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创编适合学生情趣,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习惯的儿歌,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比如教学中:“一个王老师,一个白老师,坐在石头上,碧碧碧”,“小鸟张嘴,鸣鸣鸣”等。
二、加减变换,归类识字,借助数学逻辑智能的发展,提高识字效率
汉字根据结构特征可划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大部分合体字可以使用数学的加减法模式进行记忆。比如:在学习“鹅”字时,这个字含有两个我们学过的生字“我”和“鸟”,现在把这两个熟字相加就得到一个新字了。很快,学生掌握这种方法后,当我们学习“欢”字,我一说:加一加。学生会说“又”加“欠”等于“欢”。同样,学生可以用“减法”来学习生字。例如,学习“每”和“梅”字的时候,先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字,然后在黑板上板书:梅-木=每。学生边看边读,显得简单多了。原来语文可以用数学公式计算学习的,学生觉得这样的学习充满了趣味性,更加愿意去学习了。
三、吟诵结合,借助音乐智能的发展,感受汉字音韵美,激发识字兴趣
汉字传承数千年,不仅有着悠长的纸上历史,而且有着口耳相传的吟读习惯。部编版语文教材也收录了不少传统韵文儿歌,如《姓氏歌》、《人之初》、《古对今》等,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韵文儿歌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的特点,组织学生反复诵读,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媒体工具,为短韵文或儿歌配上乐曲。学生在吟诵的过程,能够充分感受汉字的音韵美,激发识字兴趣。
四、创编游戏,动作演绎,借助学生身体运动智能的发展,感知构字特点
低年段的学生还处于游戏学习阶段,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利用游戏的形式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到识字的过程中来,同时消除学习了一段时间的疲乏,提升学习的有效时间。在学习和朗读生字的时候,让学生边读边演,以加强记忆。比如,在教学“扫”、“拍”、“摸”、“托”等字的时候,我让学生站起来,一边读一边用手做相应的动作。当学生读到“踢”、“踏”、“蹲”等字的时候,脚也不自觉地动了起来。后来,有些同学在读“心”字时,双手在胸前做了一个心形的动作。通过肢体的配合运动,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了起来,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
五、欣赏汉字字形的图像演变,利用学生的空间智能,识记字形特点
汉字作为图画文字,本身具有丰富的图像内涵。只要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具体字形对应的插图或者甲骨文字形,加深学生对特定汉字的记忆。比如教学中: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口耳目》一课中,就能借助课文插图,拓展有趣的甲骨文,告诉学生,古人就是这么造字的,学生学得很感兴趣,自然就牢牢记住这些字了。
六、生生合作,交流学习,迁移学生人际交往智能,拓展识字方法
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是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组合,识字教学采用生生合作的模式,交流自己独特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博采众长。比如在学习“美”字时就开放让学生讨论出多种识记方法:甲同学用的是“加一加”,“羊”加“大”就是“美”;乙同学采用象形文识字法,并作解释“古人养羊肥大为美”;丙同学用组词法来识记;丁同学想出了一个字谜“羊儿没尾巴,大字来代替”。同时,学生在交流中不但发展了人际关系智能,同时强化了语言智能,甚至在他们的正向评价的激励下,完善自我认识智能。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也变得丰富多彩,真可谓一举多得。
七、学后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将内省智能转化为识字内驱力
为了挖掘学生的内省智能,我在识字教学后还特别设置了自我评价环节:问题一:这节课我学会了哪些生字?问题二:我是采用什么方法识记生字的? 问题三: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学生通过回答以上问题,实际是反思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将内省里转化为驱使自己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当然,加德纳的八项智能绝不是孤立存在的,智能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相互促进。因此,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多元智能》.霍华德·加德纳:新华出版社
[2]《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智力多元化对教育的启示》.荆建华:河南教育
[4]《关于新课标中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对话》.崔峦:语文建设小学版
[5]《在微型课题“优化小学识字教学方法的行动研究”研讨会上的发言》袁玥
[6]《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坎贝尔: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7]《多元智能统整小学识字教学研究》[D].徐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