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有效运用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7期   作者:赵俊花
[导读] 合作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
        摘要:合作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增强他们的思维发散性,真正打造高效性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让学生真正从不同角度,认知社会,认知自己,认知人生,促进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合作教学;道德与法治;有效运用
        在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虽然能够意识到合作教学的意义,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合作教学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极易产生形式化的教学现象;在有些合作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学生甚至“跑龙套”。针对以上现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真正深入了解合作教学的内容,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一、制定开放问题,提升合作教学实效性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创设具有标准性答案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并不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导致学生陷入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思维定势中。针对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可以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并在此过程中,真正创设开放性和生活性的道德法治问题,真正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激活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阐释,真正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透彻理解力,提升合作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讲授《合理利用网络》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创设如下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应如何更为高效的运用网络;应注意哪些事项?与此同时,教师在合作教学分组的过程中,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保证同一小组中有不同成绩和思维方式的学生,为小组成员之间的充分交流制造契机。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可以走入学生的讨论过程中,针对卡壳小组的问题,进行启发性的引导,真正让学生的思考更具有方向性和科学性。通过创设开放性的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真正让学生在此交流中,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发散性的讨论,并在此过程中真正增强合作教学的实效性。
        二、制定明确规则,提升合作教学高效性
    在日常的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发现以下两种现象:现象一,部分学生在其他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出现窃窃私语的状况;现象二,部分学生并不注重履行个人的职责,出现不负责的现象。

针对这种状况,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合作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明确制定规则的方式,制定赏罚分明的制度,真正让学生在集体荣誉感的作用下,投入到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教学的高效性。
例如,在讲授《做守法的公民》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明确制定赏罚分明的规则,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全身心投入到小组合作中,投入到相应的学习中,增强整体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高效性。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以下几点。第一点,颁布奖惩性规则。教师制定如下的奖惩性规则: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出现窃窃私语的情形,教师扣除该小组2分;学生在其他小组成员发言的过程中,出现打断其他学生发言,或是扰乱其他学生发言的状况,则需要接受4分的惩罚;学生在其他学生发言结束后,如果能做出补充性的发言,则可以得到5分的奖励。教师会奖励分数最多的小组每人一个漂亮的笔记本。第二点,展示成果。通过制定相应的规则,教师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树立规则意识,并真正地投入到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增强合作教学的高效性。
        三、明确合作责任,提升合作教学有效性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各个组员之间既要各司其职,又要相互协作,推动问题的高效解决。注重从明确学生责任的角度,激发他们的合作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升合作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多彩的职业》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法,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志,设置如下四项职务:交流员、记录员、小组长以及副组长。与此同时,教师创设如下的问题:就业的原因是什么?你的特长有哪些?就业需要具备哪些优秀品质?为了保证合作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适时地走入学生的探讨过程中,并发现有的学生在交流,有的学生在记录;还有的学生在质疑和讨论。通过运用明确责任的方式,教师在初中道德合作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学生明确个人在合作教学中的位置,并积极地投入进去,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或是积极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协作,增强合作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合作教学是现阶段各个学科中较为受欢迎的教学方式,也受到广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热烈追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认识到合作教学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也存在其固有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加深对合作教学内涵的认知,提升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充分发挥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合力,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增学.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J].新课程(中).2017(02)
        [2]李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合作学习有效性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