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引导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有效的学习。同时良好的初衷与道德法治课程教学也是学生今后学习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引领这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就是想要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首先需要溯正自身的教学理念,尊重并突出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需要以此作为支撑来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同时教师需要能够实现课程内容知识的联动。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以此构建多层次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
首先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进行良好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此能够更为有效地去学习与生活,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教学目的。其次在课程的开展中,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让学生能够更加直接的面对自己,了解自己的需求,因为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学生在这一阶段也较为叛逆。因此,如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引导,能够有效地降低学生对于学习道路的抗拒与抵触。同时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自我意识。但是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侵扰,导致学生走错路。浪费自己的青春。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在思想道德层次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与价值观念。因此在初中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教师需要能够在课程的本质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由于在初中阶段中,有着来自中考的压力,所以许多教师在课程开展的时候,以及在进行教学模式的选择中,会不可避免的选择应试教育思维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同时在课程中表现出了重文化课而轻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用与意义。许多学科教师认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可有可无的,因此出现了大量的占课现象。同时还有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采用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方式,导致学生对于课程的认识不足。无法有效地对于课程内容进行实习,同时在课堂氛围的构建中依旧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方式来开展。造成了学生主动性较差,没有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得到应有的体悟,同时也没有进行深层次的联想,造成了课程开展的无效化,妨碍了学生在现阶段下对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缺乏环境营造,无法联动学习
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开展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即使教师有些教师创新了自身的教学方法,采用了新的教学理念,但是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联系性极强的学科内容。除了在课程中进行相应的教学,教师更需要的是能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以及其他学科中,通过课程的联动来提升学生的认识,但许多教师都忽视了这一点,导致学生即使在课程中进行了学习,也不能够进行有效的联动,无法实现知识的长久记忆与掌握。
三、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教学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深入学生群体
教师如果想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这也是能够开展课程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支撑教师其他教学方式的有效开展,并以此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习。对于学生进行全面立体化的教学。这也就需要了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具体动向,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通过对于学生自身的深入了解,配合自身的教学理念,以此采用具体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在现阶段下对于初中与道德法治课程的有效学习,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初中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需要,树立基础,更正自身的教学理念,深入了解学生,以此为自身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采做其理论支撑。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开展课程内容的时候,需要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做起。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学生档案的建立,深入的了解其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家庭因素。当学生在课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档案以及学生的具体表现及其深入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此加进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更服从于教师课程的开展。同时教师在课程中也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尊重学生在课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你个小组合作等方式来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思想价值观的进步。
2、采用微课教学,促进知识理解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师也需要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方式,一次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完成对于学生的有效教学。现阶段下,虽然学生在初中阶段具备了一定的具象化能力以及知识理解能力,但是对于深层次的道德观念方面的理解还是不容易直接进行学习。如果教师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由于对于课程认知的恐惧而拒绝学习,那已取得良好的进展。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微课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在现阶段下的知识理解,通过微课的形式对于教材知识内容进行辅助式表达,实现学生在现阶段下的立体式理解。让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其教学内容。同时提升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学习效率。
例如,当教师在课程开展的时候,有时有些内容过于隐晦难懂,学生难以对课程知识进行学习。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的等方式来实现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比如说,当学生对某一知识点难以理解的时候,教师可以以微课的形式来为学生播放与知识点相关的实时视频以及案例等,这样能够让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更加的完善,也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时候,需要能够积极地推动微课与教学的相结合,提升学习效率,丰富教学效果。
3、实现知识联动,营造学习氛围
教师需要能够知道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并不局限在初中与道德法治的课程当中。初中以道德法治课程的知识是多方位多层次的。它可以体现在课程当中也可以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甚至能够体现在其他科目的学习当中。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需要能够使积极的实现其他知识内容的联动,让学生能够更加立体的对于课程知识进行学习。以此以实践提升体悟,以感悟促进认识,认识加深记忆。这样能够让学生形成一个完美的学习闭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实现学生在现阶段下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的有效理解。因此教师在课程中需要能够积极地实现知识联动,通过与学生生活其他科目之间的联系加深引导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深入的学习。
例如,就是在课程中可以与其他教师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结合其他科目教师的教学内容渗透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观念。以此实现学科与学科之间知识的联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学习空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也可以积极地与家长之间进行联系,通过家校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的全面,也可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呵护初中阶段下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进步。
综上所述,教师首先需要溯正自身的教学理念,尊重并突出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需要以此作为支撑来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同时教师需要能够实现课程内容知识的联动。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以此构建多层次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张蕾.浅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自主性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50-51.
[2]罗训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230-231.
[3]熊书玲.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分析[J].农家参谋,2018(2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