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教学质量提升关键因素。近年来,广元市利州中学坚守“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初心,抓实教研教改,通过校际联合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突破学校自身发展瓶颈,同时带动区域内部分薄弱学校提质增效,取得较好成效。
关键词:校际联合研修;策略与方法;实践与思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教学质量提升关键因素。近年来,广元市利州中学坚守“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初心,抓实教研教改,通过校际联合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突破学校自身发展瓶颈,同时带动区域内部分薄弱学校提质增效,取得较好成效。在此,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师培养工作,就校际研修推进策略谈基点做法。
一、基于教师队伍锻造积极借力校际研修共同体
博约尔指出,“学习共同体是所有人因共同的使命并朝共同的愿景一起学习的组织,共同体中的人共同分享学习的兴趣,共同寻找通向知识的旅程和理解世界运作的方式,朝着教育这一相同的目标相互作用和共同参与”[2]。近年来,广元市利州中学通过校际研修在校际共同体中锻造教师队伍。学校制定每年的各学科教师研修计划,学校教科室和各学科教研组具体组织开展活动,通过青年教师赛课、初任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展示课等听评课以及课题研讨等方式落实教研教改。
在广元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指导下,以本学校及市直属或县区部分学校为主体联合开展教师研修活动,每一学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名师工作室在广元市教师培训中心的指导下开展活动,利州中学的市级名师和省市名师工作室成员利用名师送教活动开展教师研修。按照市师培中心统一安排,学校4个名师工作室常态开展送教到县、送教到校活动,在活动中提升自身素质,实现培养教师的目的。校际合作方面:学校利用“成广合作”项目资源,分别与成都石室中学、成都高新新源学校成立合作伙伴学校,开展教师研修活动,为老师们提供展示平台,也拓展了大家的教研视野。
二、基于课程改革深度推进借力校际研修
以学校语文教研组为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标还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3]。
学校初中部语文教研组在杜文志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明确了把语文阅读教学课型的转变作为教研改革的突破口,促进语文课程改革深度推进。初中语文组在2019成功申报了省级课题?《基于大规模推广的群文阅读理论与实践深化研究》的子课题《基于群文阅读的培养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探索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型模式为“课外兴趣阅读(整本阅读)+课内指导阅读(1+X)”,以此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辨识、提取信息和消化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题组肖悦老师专注于将语文阅读课的单篇教学转变为多篇教学,由教转变为学。她讲授《以物观情——赏析具体事物表达的情感》的过程中,通过教研组不断修改和打磨,使该阅读课的教学趋于成熟。在讲授《秋天的怀念》时,发现学生不能准确抓文中关键事物找准感情基调,把握文章感情线,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要表达的情感内涵,于是,加入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合欢树》,三篇文章一起学,随着信息量的增加,亲情的内容理解对学生来说也加大了难度。
经过多次的研讨修改,教学重点放在了表达情感的具体事物上,选择了情感表达丰富的同类散文《燕子》《白杨礼赞》和《落叶》,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东西,学会快速阅读,抓住文中的关键线索,同时多篇文章教学,也能拓展学生的阅读量。整堂课从童年记忆出发,畅所欲言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秋天的怀念》中的线索“菊花”,抓住文中描写菊花的句子,结合上下文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由此及彼,学会思维的迁移,形成从单篇阅读到多篇阅读的拓展学习,快速找出其他三篇文章中的具体事物,结合上下文抓住作者的情感线索,由此学会用具体事物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杜文志名师工作室先后于2018年5月和11月两次到朝天区羊木中学送教,2019年11月到昭化区王家中学送教,把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带到了这些乡村学校,工作室主持人杜文志校长和工作室成员王雪洁老师都做了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专题讲座,张光容老师、肖悦老师上了阅读示范课,把语文学科阅读教学新的理念带到了偏远的乡村学校。基于学校名师工作室在校际研修中的巨大功效,2019年12月“杜文志乡村名师工作室”应邀在广元市朝天区曾家中学挂牌成立。工作室拟定在未来四年里,将通过每学期在朝天曾家中学开展送培送教、专题讲座或者教学研讨等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解决乡村初中语文学科教与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名师引领辐射作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同促进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
三、基于教师课程执行力提高借力校际研修
多年来,学校倡导以研助教,教研相长,积极探寻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和课堂教学水平,打造一支有影响、有特色的教师队伍。
2016年春季学期市直属学校在利州中学举办了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主题的区域联合教研活动,学科教师学习了英语、数学两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就教材变化与“课程标准”的关系、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的关系、学生评价与“课程标准”的关系进行了研讨交流,市利州中学、市零八一中学、市外国语学校等42人参与了研讨活动,市教科所袁仕伦所长就“为什么探索开展联合教研活动”与“开展联合教研活动的有效途径”两个主题进行了“微讲座”,市教科所教研员赵怀广、柳咏梅两位老师参加了会议并进行了指导。区域联合教研扩大了教师研修地域半径,同时更加聚焦教师专业发展。
2018年12月在广元市081中学开展的广元市区域联合教研活动中,善老师上了一节“同课异构”英语阅读课,这节课受到了英语教研员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首先,善莉评老师课前积极了解所借班级学生学情、研究教材、明确教学重难点,预设了一堂“以学定教、教学合一”的英语阅读课。其次,利用学校的校本研修先后展开说课和磨课工作,在磨课的过程中,“青蓝工程”结对子的青年教师全程参与教材解读、整合和教法的探讨,为善老师的英语阅读课提出建设性意见外,他们在专业成长方面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此外在活动中,老师们还观摩了三堂“同课异构”课。区域联合教研活动,促进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向卓越迈了一大步。在近几年广元市教学大比武活动中硕果累累,英语组的刘敏老师和郑韵秋老师多次获奖。刘敏老师在2018年广元市骨干教师培训会献课,好评如潮。
教师的个性化差异,区域联合教研活动中让老师们的思想得以碰撞,教育理念得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校际间教师的交流及专业化成长,达到了互相学习教学经验、分享教学成果的目的,对抓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9-04-20;
②王黎明《基础学校建立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4.11;
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7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