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项目学习促进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形成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7期   作者:程奉芹
[导读] 所谓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在对某一学科经过一阶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
        摘要:所谓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在对某一学科经过一阶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逐渐形成的具有该学科特点的素质和技能。而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来说,项目教学法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探究的机会,更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就要引领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从而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项目学习
        在信息技术时代,很多人工被计算机所取代,大大提高了生产的质量和效率,所以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进而谋求自身更好的发展。因此,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就要考虑到学生当下和未来的发展需求,认真分析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据此探索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策略,从而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促进其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项目式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项目式学习的含义
        所谓项目式学习,就是指将一个完整、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分析讨论、探索创新等过程来完成项目。这种学习模式的特征就是以项目为核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整合最优学习资源,保证学生通过处理项目来获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2.项目式学习的优势
        (1)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需把一个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处理,自己扮演辅导者的角色。所以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将处于主体位置,学生是项目的设计者、执行者,他们掌控着学习的方法和方向,掌控着课堂的节奏和效率。而当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后,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便会被充分调动出来,这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深刻掌握,更有益于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形成。
        (2)体现课堂的开放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学科,它的知识和技能会越来越丰富,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更应体现它的开放性。而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所研究的课题虽然源于教材,但并不局限于教材,而是与实际生活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所以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从生活中获取灵感和素材,需要借助多种媒介来获取资料,这体现了项目式学习开放性较强的特征。正因如此,在项目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展现自己的个性,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下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实践
        1.完善课题选择标准
        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以某一课题作为研究和讨论的对象,那么这个课题的质量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所以,在实施项目式学习模式时,教师要根据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以及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完善课题选择的标准,这样才能更好地渗透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例如:在开展项目式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以下标准来选择课题:
        (1)课题与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相符,且不超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范围。
        (2)课题来源于社会普遍关注且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
        (3)课题具有真实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具有研究价值,且符合学生的兴趣喜好。
        遵循以上标准,才能激发学生参与项目式学习的动力,才能促使学生调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进行探究活动,进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展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创新能力。另外,课题来源于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这有助于学生从现实空间过渡到信息社会,进而促使学生在信息社会中尽到应尽的责任。


        2.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虽然不能过多干预学生,但是要予以学生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因为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受到不同想法的干扰,进而容易迷失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探究进度,通过提问、创设情境等方式来点拨学生,借此渗透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走进信息社会”这部分内容时,我给学生布置课题:调查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而在学生课上讨论的过程中,我会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结绳记事”、“飞鸽传书”、“烽火告急”等图片,借此创设精彩情境,以启发学生对古代信息存储、传递方式的思考。然后我给学生设置如下问题:信息的传递方式从古至今发生了哪些变化?何为信息技术?根据你的亲身经历,你能发现信息技术给我们现实生活带来的影响吗?借此促使学生主动去收集、判断、整理信息,并根据获取的信息来分析课题,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同时,合理的设疑也能引导学生在项目学习中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来界定问题,用合理的算法来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3.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利用数字化资源和工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这是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对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并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鼓励学生利用信息化工具来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构建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形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信息系统及组成”这部分内容时,我给学生布置课题:剖析图书馆借阅系统。而为了给学生营造数字化学习环境,我会从网上查找手机缴费系统、刷卡买饭系统、网络订票系统等信息系统相关的论文、分析报告、微课等资料分享给学生,并鼓励学生利用搜索引擎从网上查找需要的内容。此外,我倡导学生用数字化工具来管理学习资源、完成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比如:从某网站、网络课程获取资料;用数据库来管理数据;用编程软件实现系统的某一部分功能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并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数字化学习时代。
        4.注重课后评价与拓展
        高中生毕竟能力有限,在项目式学习中,他们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难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在探究课题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不会对课题进行延伸、拓展和深度思考,这影响了项目式学习的效果。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后的评价与拓展,争取通过完善评价制度使学生对自己的水平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通过延伸和拓展进一步挖掘课题的价值,有效渗透核心素养,从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例如:在学习“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防范”这部分内容时,我给学生布置的课题是:研究校园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防范。而在学生完成项目后,我则进行多元化评价,也就是除了对各组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评价外,我会立足于核心素养,对学生处理信息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字化资源和工具的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而后,我从本次课题引申出社会性问题: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主体的信息系统可能存在哪些方面的安全威胁?你知道哪些因信息安全问题给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以及个人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例子?我们作为青少年,在信息社会中应承担什么责任?借此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使其形成遵守道德规范、维护公共信息安全等责任意识。
        总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实施项目式学习模式,在此过程中合理渗透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铺就坦途。
        参考文献:
        [1]陈尧.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101.
        [2]胡飞.项目式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8(32):30-31.
        [3]李祖全.基于核心素养的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7):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