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认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社会的理解能力,并让学生获得换位思考的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在本文中,教师主要从合作教学、角色扮演以及实践教学三个角度,统筹好“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正确的意识,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反思性以及实用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将此门课程的三种特性与学生的认知、学生的生活以及最终的教学目标进行融合,真正让学生在此门课程的学习中,学会思考,获得启迪,真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合作教学法,构建交流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
“诗无达诂”是古诗词学习的理念,而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也同样适用这种观念。为了更好地运用这种学习观念,教师可以运用合作教学法,为学生搭建自主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过程中思考和感悟,并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引导,真正让学生形成正确生命观,让学生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例如,在讲授《感受生命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三种不同人生观的案例,并在此过程中运用合作教学法,让学生进行交流,真正让学生思考个人的人生,感悟人生的意义,真正促进学生正确生命观的形成。在此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和学生交流,对他们的对于生命的思考,做出如下的总结:有些学生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奋斗,真正地用鲜血、汗水和泪水,浇灌属于自己人生的丰碑;有的认为生命产生于爱,而终将在爱中消亡,为此,应真正地爱自己,爱他人。当人生行将就木时,人们的眼泪是最珍贵的珍珠;有的学生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并从自己的经历中,更好地修行和成长。通过运用合作教学法,教师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并真诚地表达自己,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二、角色扮演法,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正确的规则观
在现实的生活中,很多人常常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一系列惨剧的局面。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讲授此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感悟,真正让学生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促进学生规则观的形成。
例如,在讲授《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生活中常见的角色,并在此过程中创设“交通意外”,真正让学生认知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让他们树立规则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入生活中常见的闯红灯现象,激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从而达到课堂教学预热的目的。其次,教师让学生选择个人喜欢的角色进行情境人物的扮演,教师则扮演“故意制造”意外的司机。最后,展示情境,开展思考。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主动将油门当成刹车,并向人群中冲去。人群中人物见此情境,迅速进行躲闪,并陷入混乱中。在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发表他们在此角色扮演中的看法。通过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教师真正让学生融入相应的情境中,并真正地体会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
三、实践教学法,积极融入社会,培养学生正确的奉献观
“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更要让学生亲自践行此部分知识,从而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真正让学生懂得关爱社会,奉献社会。
例如,在讲授《积极奉献社会》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奉献观的内涵,运用用实践教学的方式,真正让学生到敬老院中为老人服务,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奉献社会?奉献社会于我们的意义何在?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何在?通过创设如上的问题,教师让学生真正地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感悟,增强学生对奉献的理解。在再次回归课堂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实践体验。有的学生认为人会经历生老病死的阶段,我们也是如此,通过开展这种实践活动,真正懂得敬老爱老的内涵是尊敬和爱护未来的自己;有的学生认为每一个家庭中都有老人,并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敬老爱老意识的形成有利于构建更为友爱和有温度的社会。通过运用实践的方式,教师将停留在课本上的抽象认知,真正转化成具有实效性的感性认知,真正让学生懂得奉献的内涵。
总而言之,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真正地让学生真诚地表达自己,并真诚的和学生交流,避免假大空的教学理念,将道德与法治融入到学生的生活,融入到学生的观念,融入到学生的心里,真正促进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任志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探究[J].学周刊.2016(10)
[2]陈维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实现策略[J].教书育人.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