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7期   作者:张宝和
[导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对其道德观念的塑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敦促作用。在教学当中,如何通过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去进行教学,一直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以生活化教学的角度,分析几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供广大教师思考。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策略应用分析
        生活化教学顾名思义,是在教学当中,通过生活化角度解析知识,以生活化方式开展教学,进而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并且让学生明细道德与法治与生活的联系,进而提升教学有效性。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体验,以应试理念开展教学,很长一段时间内造成了学生学习被动,教学有效性差的问题,而生活化教学的出现,可以让这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一、生活化教学引导,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当中的内在驱动力,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能够对学习迸发更大的热情,教师在道德与法治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与生活有联系的教学知识点,设计问题,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展开,提升课堂表现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古代科技,耀我中华》这一课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引入一些课外内容,辅助学生理解教本知识,提升教学趣味性。例如学生现在上学时用的书本、练习册、笔记本,都是通过纸张作为构成元素,那么“纸”是何时出现、何人发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用板书的形式在黑板上记录,然后利用多媒体,去播放纸张的由来,让学生了解造纸术。学生在观看完科普视频后,能够知道虽然现代工业发展迅速,但是古时人们发明的造纸术依旧沿用至今,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国传统技艺的伟大,也能被古人高超的智慧所折服。同样的技术还有“火药、指南针、地动仪、木牛流马”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素材出现在课堂当中,通过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并且沿用至今的技术,来让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这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学生的兴趣也能够被激发,从而提升教学有效性。
二、生活化知识解读,强化师生互动
        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次数较少,学生地位被忽视,这导致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受限,较为依赖教师的教学引导,不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的形式,来淡化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抽象性,通过一些生活化角度的分析,让知识探讨变得更加真实,而不是空洞的理论,这样能够有效的强化师生互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积极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网络新世界》这一课中,现在的小学生,对于网络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网络游戏、网络视频,他们只看到了网络的娱乐价值,却对网络中的舆论力量以及一些负面影响了解较少。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一般利用网络干嘛?”,有的同学回答道“打游戏。”,有的说“看动画片。”,还有的说“网络购物。”,这个时候教师举出案例,“在18年,四川某初中,一起校园霸凌事件被曝光于网络,当事人已经被移送警察机关接受调查。”、“在疫情期间,社会各界通过红十字会的网络捐助,向疫情严重的武汉地区捐献物资。”、“一初中生观看色情淫秽视频被其母亲发现,母亲发现后随即报警,警察经调查后捣毁了一处网络淫秽色情视频传播网站。”,通过几个案例,教师再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上述几个案例,是否看到了网络在当今社会的其他用处?”,学生们七嘴八舌的展开议论,教师可以就这几个案例向学生描述网络的其他作用,加深学生对于互联网的认识,与学生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讨论,这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也能够开拓学生视野,加深学生认识,对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帮助。
三、生活化课外实践,提升学生能力
        适当的课外实践,可以给予学生应用知识的机会,学生能够通过生活化实践,加深对教本知识的理解,明细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生活当中的用途,对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提升有着巨大的帮助。
        教师在教学《低碳生活每一天》这一课当中,可以设计一个课外任务,让学生在周末的时候,利用自己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去和父母尝试一次“低碳出行”。学生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自己做到“低碳出行”,还要教会父母“低碳出行”的方式,并且向父母描述“低碳出行”的好处。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加深对于教材知识的理解,并且切实的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能够大幅提升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知识内化和外部拓展的效率,进而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并且积极的寻找教材当中可以利用的生活化教学元素,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能够看到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生活的关联性,加深学生的理解,拉近知识和生活的距离,进而促进学生个人德育观念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放.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0,(5):23.
[2]王力.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魅力中国,2019,(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