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诗词具有三味,即意境之味、情感之味以及事情之味。在诗词的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秉持诗无达诂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较为自主的诗词学习空间,并真正让学生结合个人的感知以及具体的文本,开展相应的诗词学习,真正促进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本文注重从合作教学、互动教学以及自主探究教学三个角度进行着力。
关键词:高中生;诗词鉴赏;鉴赏能力
诗词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它既可以展示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可以展示人们的情感,还能真正在此过程中,给读者以启迪,实现与古人的对话。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应重视语文诗词教学,并灵活采用不同的方式,讲授此部分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独有魅力,激发他们的诗词学习潜能,获得良好的诗词鉴赏效果。
一、合作教学法,提升意象品味力
由于学生的成长背景不同,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千差万别。这也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高中语文教师在诗词鉴赏的过程中,可以融入合作教学方式,为学生搭建自主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从不同角度,品味诗歌中的意象,提升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
例如,在讲授《雨巷》这首现代诗时,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点,创设问题。教师创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你们如何从雨巷、丁香以及油纸伞三个景物中,分析此首词营造的意象?第二点,划分小组。在小组划分的过程中,教师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激发学生合作的热情。第三点,实施引导。教师引导性地对学生说:“你们可以从寂寥惆怅的情绪入手!”第四点,展示成果。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思考上述问题:梅雨时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白墙灰瓦的寂寥人家。丁香意象的融入让整个诗词的意境多了一层惆怅,古语有“芭蕉不展丁香结”的诗句。油纸伞意象的融入又让整个诗词意境更具有复古和神秘的美感,也让读者在赏析的过程中,多了一层冷漠凄清的氛围。由此,我们可以从以上情境中感受到一位丁香一般的姑娘在寂寥的雨巷中,仿徨以及凄婉的意境。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法,让学生结合诗词营造的语境以及相应的背景,展开展此部分的交流授课,真正促进学生意象品味能力的增强。
二、互动教学法,提升诗词鉴赏力
师生互动不仅有利于调动整体的教学氛围,而且有利于实现语文诗词教学的精准指导,增强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互动教学法,并针对学生的诗词鉴赏看法给与针对性的评价,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讲授《雨霖铃》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互动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从诗词鉴赏的角度,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让学生在互动中思考,互动中学习,促进诗词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在此运用文字,简要介绍与学生的一段对话。教师说:“谁可以从诗歌欣赏的角度,开展此部分内容的赏析?”生一说:“‘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柳’与‘留’同音,表示诗人对恋人的不舍”生二说:“‘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念’字表示是对外来的想象,是虚写。这种写法更能表现出对未来生活的空虚之感。”通过运用师生互动的形式,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对自主的交流空间,真正让学生在相互分享,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促进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
三、自主探究法,提升情感感悟力
在诗词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秉持“诗无达诂”的教学理念,并引导学生从诗境、背景的角度,对古诗词进行赏析,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换位思考的角度,想象作者的处境以及在此处境之下,所做古诗词孕育的情感,促进学生情感感悟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讲授《定风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从诗词的意境中,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从语境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教师发现有的学生从“莫听”两个字入手,展现出素质不被外物索怀的豁达;有的学生从“何方”两个此解析,表现诗人内心的从容淡定,任凭风雨,依旧行自己的路;还有的学生从“任”字入手,感受诗人在面对风风雨雨时刻的超然情怀。通过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教师真正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诗词营造的作者情感,建立与作者思想的连接,真正促进学生诗词赏析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开展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了解诗词的特点,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启发性引导,真正让学生从诗词中汲取智慧,获得力量,充分发挥诗词教学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毛贵贤.由“道”入“技” 水到渠成——浅谈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17(26)
[2]李湘春.探析高中生语文诗词鉴赏能力提升策略——以苏轼诗词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