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追求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对有限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程度,让学生获得更好的科学学习效果是我们一线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为此,我们不断为之努力,现如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与预期的效果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鉴于此,本人在研读了既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对此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分析,并从课前导入、课中施教、课后评价三个层面着手,给出了相应的策略,并辅以相关案例佐证,旨在构建更有效的小学科学课堂,最终让学生收获更好的、更有效的科学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科学;有效课堂;构建策略;案例分析
科学课程具有培养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功效,小学科学则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学习观念,形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更好的探究科学规律等使命,其重要性不可小觑,兼顾科学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过程,想方设法的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时代赋予我们一线教师艰巨而神圣的使命,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其落到实处。
一、积极有效的情绪激发,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由此足以见得情绪激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也可以明确,只有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充满热情和激情,才会更集中精力的去听、去想、去实践,才能达到更好的科学学习效果。所以说,为促进有效课堂的真正实现,我们需要做足、做好这项准备工作,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兴趣和主动性,为科学课程的教学开一个好头。例如,引入趣味的故事,导入趣味的游戏,展示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实际案例,导入一定的音视频资料,融入趣味诙谐的语言……总的来说,要明确学生的兴趣点,并以此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热情。
例如,在教学“月球”这一内容时,为了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热情和主动性,在进行课堂导入环节,我就给学生播放了关于月球的一些科普知识和动画视频,配以相关的音乐和灯光,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正在观看着月球中蕴藏的奥秘,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月球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有了一探究竟的欲望,此时,我再带领学生进行课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都能够带着疑问,带着激情和热情,带着一探究竟的欲望去学习和探索,再加上我的针对性引导,自然达到了事半功倍的理想教学效果。
二、多样精彩的教学手段,是有效课堂的关键
课堂施教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要想真正的实现有效课堂,那么课堂施教环节一定要精彩、有效、丰富、多样,因此,我们一线教师要加强对所教学内容的研究程度,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所处学习状态的不同,兴趣爱好的不同,知识储备的不同,想要达到教学效果的不同,尽可能的使用更多样、更精彩的教学手段,如创设情境,故事教学,小组合作,问题探究,多媒体导入,分层引导,联系实际生活,组织实践活动……总之一定要多样、丰富,让学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而且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的将两种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结合,以此来帮助学生收获更理想的科学学习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其优劣势和价值,做到科学、适宜、恰当的导入和使用。
例如,我在教学“植物长大了”这一内容时,就采用了多媒体导入+问题探究的教学方式,即一上课,我利用多媒体动画给学生展示了植物逐渐长大的动画视频,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看到植物逐渐长大的神奇,之后,我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一株植物在萌发以后会很迅速的生长,他会一直这样快速的生长吗?我们要向了解一株或者一类植物的生长规律,我们应该怎么做?你观察过植物吗?你有什么感想和感悟……之后和学生一起探究这些问题,讨论这些问题,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能够对“植物长大了”这一内容有更深入的掌握,而且达到了印象深刻的理想学习效果。
又如,我在教学“植物生长靠什么”这一内容时,就采用了生活化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首先,一上课,我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问题,生长在同一个地方的两株同类品种的植物,为什么一株长得非常的好,另一种长得却不怎么好呢?之后,我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来展开实验探究,通过控制变量的形式分别探究阳光、空气、水、温度、营养等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实验探究,来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对植物生长的条件有更深刻的掌握,而且在探究的过程中明确了不同的植物有着不同的生长条件要求,而且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实验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发现生活问题等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达到了不错的科学教学效果。
三、激励评价的恰当应用,是有效课堂的保障
每一位学生在心底都是希望自己是最优秀的,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关注和肯定。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学评价环节,而且要尽可能的对学生多一点激励、肯定和赞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认可,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科学的自信心。对此,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评价激励的方式一定要恰当、多样,一定要真诚,如说一些“你真棒”“你做得真好”“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觉得你这样做非常好”等鼓励的话,也可以通过温暖的拥抱、摸摸头、竖起大拇指等具有鼓励性的肢体语言来鼓励学生,以此来让学生在心理上有满足感,拥有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在良性、积极的环境下,学生自然能够收获更好的科学学习体验,最终达到更理想的科学学习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中就比较注重课堂评价环节,每一节课都会留下几分钟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心得,在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互评的基础上,我再进行总结和鼓励,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温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明确自己的不足和优势,以制定更科学的学习计划,同时,我还会借助网络平台,将课堂教学的过程呈现在属于班级自己的网站上,让学生家长,其他任课教师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共同建言献策,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更全面的了解,而且在充满鼓励、充分热情的评价和引导下,学习的自信心大增,这就为其今后更好的展开更多科学知识的探索和研究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更有效的保障。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今天,我们要继续深化科学课教学的改革与研究,立足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出更多更科学、适宜的教学新经验,以此来积极培养和造就时代现代社会要求和需求的复合型新少年,让学生更好的去学习科学,探究科学,收获更好的科学学习效果。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获得理想的科学学习效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探索、实践的过程,本文所做的分析不够全面,所给出的方法不够细致和完善,在日后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和理论知识学习中,我还会继续探究此问题,继续为更理想小学科学教学效果的实现贡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林悦云. 基于微课的小学科学课翻转课堂有效管理策略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6.
[2]秦艳君.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学周刊,2015(36):48.
[3]张晓静.小学科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建构[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5(10):70-72.
[4]于常亮.小学科学技术课堂教学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2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