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7期   作者:史乐阳
[导读] 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摘要: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尤其是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学校重视不够高、专业教师力量薄弱、家庭教育存在不足等方面,根据问题表现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进而为有效改善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字:农村 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教师和家长以及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这些主体在小学生心理教育教育方面发挥着各自不同、或大或小的作用及影响。但在实际教育和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了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对个人全面健康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副作用。因此,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情况进行重视,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对于促进农村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界定
        (一)心理健康
目前,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表述。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就心理健康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人们的身体、心理状态及特点,综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方法,培养和提高人们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包括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等两部分主要内容。
        三、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
        1、学校及教师重视程度不高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小学教师们会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等同起来,认为没有必要特别再专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家校沟通交流机制不畅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校和家庭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待得最久的场所,但由于大部分农村的家长外出打工,父母们把子女交给爷爷奶奶抚养,父母与子女的交流原本就不多,父母和教师的直接联系也甚微,而且学校也没有建立完善好相应的家校沟通联系机制。
        3、专项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需要以一定的硬件和软件基础为支撑,这些软硬件的配备完善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得以保障。相对于城市小学拥有充足的经费而言,农村地区的经费相对不足,有些甚至连基本配套设施都还跟不上。
        (二)教师方面
        1、专业心理教育教师力量薄弱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等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而在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力量薄弱,专业化程度不高,尤其是部分农村落后地区,正常教学任课老师都不齐全。
        2、普通教师心理教育培训不够
目前,对教师的培训更多的是在专业知识领域,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给教师带来了各种培训机会,教师们通过学习最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素养。但对普通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这一块,却缺乏行之有效的课程设置和实践实操。
        3、部分教师存在负面心理问题
在农村地区,随着所处社会环境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教育对象千差万别,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家长和社会对农村教育的不断关注等背景下,教师这种职业由于其工作性质和周围环境的特殊性,他们自身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三)家庭和社会方面
        1、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影响个人成长的重要场所,一个环境气氛良好、亲子关系融洽的家庭是营造小学生良好人格、健康成长的必要因素。家庭关系不和谐、对孩子的教育过于溺爱或者过于严苛很容易造成孩子心理出现一定的问题,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2、社会环境的影响
与家庭环境一样,社会大环境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今社会,随着网络的普及、价值观念多元化、信息渠道的便捷化等发展变化,小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多种多样,但由于他们还处于成长但不成熟的阶段,容易受到不健康信息的影响。
        3、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影响
受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历史原因,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配置不均衡,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在硬件和软件上明显落后于城市,并且资金和人才都在源源不断的从农村流失。
        四、改善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解决举措
        (一)学校层面
        1、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各小学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要在保证正常有序的日常教学工作前提下,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组织和实施,开展饶有兴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2、加强学校与家庭、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性、比较复杂的过程,受到了学校、家庭、部门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培养和锻炼小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一方面需要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联系沟通。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的沟通。
        3、提高心理教育经费投入
提高对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支出,不仅仅有助于优化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软硬件设施,也有利于为农村小学心理教师专职化及外出培训学习提供保障,还能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城乡合作。
        (二)教师层面
        1、增强教师队伍力量和提高专业素养
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增强,一方面,需要学校拥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他们应该是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另一方面,需要学校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研究机构等单位上,聘请一批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专家,。
        2、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和能力测试
针对农村师资培训,一是从教育主管部门出发,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组织师资培训,每年制定并落实好师资培训计划和测试,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点课程列入其中,覆盖全体在职教师队伍。二是从农村小学校园出发,应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机制。
        3、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质
从内在途径来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塑造自身良好的品格和道德,校园的教师和小学生待在一起的时间很长,作为教育者,尤其是对心理健康进行授课或辅导的教师,一定要以身做好则,先正己后正人。
        (三)家庭和社会层面
        1、家庭教育的转变
美国精神病学家鲍尔比研究指出“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和谐而稳定的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是不容忽略的,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也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2、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物质生活条件相对不够丰富的偏远农村地区。一方面,教育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和组织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农村小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
        3、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
首先,各地区在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发展时,要在国家政策目标的基础上,如国家提出到2020年形成普及全面的公平教育,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其次,要改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缺乏的学校条件,可以采用短期或者长期支教的方式。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分析,认为还存在着学校及教师重视程度不够、专业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家庭教育及社会环境存在不足等问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作用,从各自职责出发,共同营造好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积极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刘亚芳;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9年7期
(2)谢飞;江西省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D];南昌大学;2019年
(3)吕元荣;对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形式途径的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19年8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