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学本教学的实践,是读《龚雄飞与学本教学》这本书后的体会,以及在初步的践行中遇到的问题和感悟。学本教学由自学、互学、展学、领学四个部分组成,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通过对班级学生的实践教学可以发现,学本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将一个基础很薄弱、入学检测成绩在三十六个班中倒数的班级,用不到一个学年的时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关键词:学本教学 感悟 收获 困惑
2019年8月底,即将开学之际,有幸在恒安一中参加了《大同市教育局举行的"龚雄飞学本教学”现场指导与专题报告会,感触非常深。适逢大同一中南校在本学期推行学本教学,给全校教师推荐了龚雄飞院长所著的《龚雄飞与学本教学》这本书。本文是我读这本书后,通过自己的体会,在初步的践行中取得的成果以及遇到的问题和感悟。
在教师的教学生涯中,会遇到这种情况,在每次测试后分析学生的试卷时,总是感叹,这道题之前在上课时讲过,学生为什么不会做,甚至发现当时上课时学生会做的题目,为什么考试时却不会了呢?我曾多次纠结过这些问题,在读完《龚雄飞与学本教学》这本书后,似乎找到了答案:这些题目老师讲了,甚至讲过很多遍,但是学生的掌握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可能当时的确是听懂了,甚至模仿着老师的思路和解题步骤也会做,但时间一长就都忘了。因为学生没有生成真正的学习,没有达到对知识内部规律的深层次理解,没有进行深度学习,没有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所以我决定尝试着改变教学方法,这一学年正赶上教初一年级,让我得以实施学本教学。近一个学年以来学本教学一直作为班级的主要教学策略。收获了比之前传统教学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自学环节
开始的自学环节就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提炼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勾画出疑难部分。进行了一段时间,发现学生的自学仅仅停留在阅读了教材上的文字的层面,思维浅表化,只知道大致内容,没有深层次的思考,自学效果不是很好。书中说,真正的自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深度思维参与,且能够引发方法的反思。需要设置核心问题。按照龚院长说的,先简明扼要的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把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这样学生的自学就有了明确的任务。设置问题时要尽量少问“是什么”,多问“为什么”,因为“是什么”指向结果和结论,往往能直接在教材上找到答案,一个“为什么”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方法背后的原理的思考。
二、互学环节
1、小组设置
刚组建班时,根据军训时候的观察和孩子们的入学成绩,先指定了九个组长,然后基本按照成绩,把剩余同学分在九个组里,每组六人,前后两排,每排三人。组里的座位组长安排,每周座位的调换都是以组为单位一块一块的左右前后移动,班级管理实行小组制,一切考核都是小组为单位,课堂的合作小组也是这个组,有的课堂比如英语课要三人组,就把六个人一分为二。
期中考试后,因为发现了一些个别组长管理不积极的问题,也出现了组员分配不均的问题,加上入学成绩和现在孩子们的成绩变化很大,又重新组建了学习小组。经过半个学期的接触,老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之间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次的小组长选拔实行的是自愿的原则,条件是学习成绩中等以上有管理能力,有26名同学愿意担任组长(全班共52人),然后投票选举出九名组长,组长挑选组员实行双向选择,九位组长抓阄确定挑选组员顺序,组员也可以选举组长,事先制定出一些原则,如男女比例,学习成绩等,新的小组运行良好。
2、小组分工
组长主持,合作的内容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学生自学时遇到的疑难,二是老师给出的问题,问题大多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讨论的问题必须是真问题,讨论必须有序,弱者先行,中者补充,优者总结。耐心倾听,做好记录,积极讨论。这一环节存在的问题较大,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都较弱,个别同学的收获达不到预期,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慢慢培养,逐步提升。
三、展学环节
现在进展最好的是展学环节,每个小组都有好几个组员能独挡一面,开始大多是组长上台展示,后来组员展示给加分,越来越多的组派中等甚至中下等学生上台,为给小组加分,组员都非常积极,一个题常常能想出多种解法,各小组争先恐后上台展示。展学形式多样,有单人展示,合作展示,有情境表演等,如讲解数轴时,一组学生站成一排,代表直线,每位同学的站位表示点,讲解点的移动时,学生从一个位置走到另一个位置,非常形象。讲解正负数时,两位学生表演,向前走2步记作+2,向后退3步记作-3。教师及时纠正,适时点拔,合理评价。这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展示的多,影响教学进度,出现完不成教学任务的情况。这种情况是靠整合教材内容处理的,比如,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4个课时的内容2课时就讲完了,几何初步的内容也进行的整合。
四、领学环节
这一环节教师仅仅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和方法,讲解重难点。讲的内容很少,越来越觉得教师讲什么不是最主要的,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
感悟与分析:
课堂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流程也不是死的,而是要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调整,但无论采用哪种课型,都应以学生的学为主,以学生的后续发展为主。
学本教学中教师并不轻松,备课要下大功夫,要吃透教材,要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转化为教学的主要问题,有时还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并二次开发。这就要求教师上课前不仅仅要备出一节课,至少要备出一个单元。
但目前学本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实践中发现,现在困惑最多的有以下两点:①书中说的边缘生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个别学生基础太差,全组人齐上手,课上课后的教也教不会,慢慢的这样的学生就游离于小组讨论之外。②,讨论后达不成深度的小组共识,六个人好几种意见,且都想上台展示。组里没有特别有能力的人进行点评、归纳,总结。
尽管现在还存在很多问题,但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相信经过训练,学生一定能在学本教学的课堂上大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