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代的发展给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种各样新的教学方法也应运而生。情境教学就是教师人为地给学生创造一种情境,这个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思考到学生的认知方式,借助器材,构建一个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的情境。这种情境的构建,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以前不曾感受过的东西,加深他们的记忆与理解,在语文教学中,这种方法可以很有效地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心思想。小学生阶段的孩子,他们的认知方式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缺乏抽象性,无法像更成熟的初高中生那样对课文情境自主进行非常恰当的想象,所以对于他们的教学如果运用情境教学法,一定能够让他们的课文理解力上升一个阶段,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抽象思维。本文就探讨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语文;思维
一、前言
情境教学要求老师从课程内容出发,为学生创设一个符合课程内容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体会到课程内容,而且记忆会比较深。近年来情境教学法已经频繁地运用到了教学中,这种方法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有直观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良好体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情感教学法更够起到更大的作用。
二、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
(一)直观形象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直观的物体直接给学生进行展示的方法,比如要让学生理解水,就可以直接端一盆水在他们面前,让他们进行直观感受,他们有了直观的对于水的感受之后,就能明白水的特点,进而将水和其它物体区别开来。
如果是别的不能直接呈现给学生的东西,比如恐龙或者蛇、老虎之类的,那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计算机投影,将这些动物的图片或者视频呈现给学生,他们就能够更直观的了解这些动物的形象特点,这种方面也能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直观形象法可以在很多小学课文中得到运用,比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小蝌蚪和青蛙的不同可以通过视频来体现,让学生直观感受蝌蚪成长蜕变的过程,还有《掩耳盗铃》这篇课文,学生要理解一只手掩住耳朵然后去偷铃铛并且认为别人听不见的愚蠢,就可以拿一个铃铛让他们直观感受。
(二)联系生活体验感悟
情境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不一定是教师给孩子模拟情境,也可以是孩子们生活实际中发生的事,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引导孩子会想他之前的经历,然后指出这个词的意思就是他当时的那种感受。
这种方法适合让孩子体验一些抽象的词或者体验,比如在《我不能失信》一文中,想让孩子体会到什么叫做守信,那么就可以类比到他的生活中,可以给孩子们说,明天周六,你的某个同学约了你一起去他家做作业,你第二天按照约定去了他家,这就叫守信,你的同学会很高兴,为了让他们明白守信的重要性,还可以类比到他们自己身上,这个时候可以来个角色调换,假如他不去同学家同学会不开心,但是假如换成同学不来你家,你也会不开心,他的这种不开心是由他们的行为所引发的让自己不适的后果,所以守信是非常重要的事,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要做一个守信的人。
这种方法能够将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东西类比成他们曾经有过的生活经验,他们立马就能理解这些知识点,不过这种方法的难点就是类比的时候一定要挑选那些具有普适性的东西来类比,如果学生没有生活体验,他们也体会不到。
(三)联系上下文
这是一个语文老师最常用的方法,教师要创设一个情境,那么需要借助物体或者自己的语言,让孩子想象自己处于一个故事背景下,但是最能让孩子理解课文的情境正是课文营造的那种情境,让他们联系上下文,他们就会将自己置于课文所描述的环境中去感受。
比如《听听,秋的声音》这篇文章,“刷刷”这个拟声词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呢?学生如果联系上下文就会知道,原来树叶掉落时候的声音就是“刷刷”的,同样“嚁嚁”是蟋蟀鸣叫的声音,这些知识,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就能够理解到,并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解释。
(四)语言描绘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借助道具的同时,教师再利用语言给学生创立一个故事背景,让学生把自己当做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所有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学生都能够从这种情境当中体会到,这种方法适合挖掘学生的同理心,让一些原本他们体会不到的主人公的情感转移到他们身上来,他们自然就会印象深刻。
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教师要想让学生们感受到总理逝世时人们的不舍和悲痛,在朗读文章的时候就要放慢语调,声音低沉下来,让学生沉浸在这种哀伤的心情之中,他们很快就会和文章作者一样,对于总理的逝去有着万般不舍和悲痛。
(五)音乐渲染法
音乐渲染和语言描绘类似,不过语言可以创设环境,也可以用声调渲染,音乐就是借助外物,二者可以结合使用。
同样是《十里长街送总理》,如果教师的语言再配上一些伤感的音乐,那么就可以将这种悲痛的心情渲染到高潮,学生在这种双重刺激下,对于总理逝世的那种伤痛他们就能感受得更为真切了。
六、总结
小学的语文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灵活运用一些常用的词句,并让他们能够体验美,感受并表达美,所以这就需要他们对于文章的思想有一定的认识,情境教学法能够让他们直观深刻的理解文章思想还有词句意思。
情境的创设共有五种方法,五种方法并不独立,可以互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起来使用可以让教学效果变得更好。
直观形象法可以让学生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事物的特点或者一些颜色之类的东西,联系生活体验可以让他们理解一些有过生活体验的情感或者精神,联系上下文则可以省去教师的很多功夫,他们自己从文章中就可以知道很多词语的意思,语言描绘和音乐渲染则是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一些脱离于他们生活经验的情感,让他们和作者发生共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一定会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王勇. 浅谈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明日, 2019, 000(001):1-1.
[2] 蒋凤. 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运用[J]. 南北桥, 2019(13):52-52.
[3] 吴震寰. 浅谈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