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期   作者:林巧红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于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于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对于幼儿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游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能够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升。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科学合理的应用,对于提升幼儿教育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讲述了游戏在幼儿教育的中的重要性,并重点阐述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具体实施措施,旨在积极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提升幼儿教育的趣味性,促进幼儿的全面素质的提升,对于幼儿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游戏 幼儿教育 重要性 实施策略

        由于在幼儿时期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还不成熟,而且幼儿具有好奇心重,可塑性强的心理特点。因此,注重游戏和幼儿教育的充分融合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通过丰富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增强幼儿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增加生活常识,从而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开拓。在传统的幼儿教育模式中,教师直接向幼儿灌输知识,或者采用一成不变的唱儿歌的形式,不仅不容易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很可能使其出现厌学的情绪,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的质量,对于幼儿全面人格塑造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教师可以综合研究幼儿的心理和身体发展特征,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合理融合游戏教学法,营造生动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产生对客观世界的探究欲望,促进幼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可见,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科学应用,不仅能够增加幼儿的知识面,而且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幼儿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 【1】所以,游戏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加强对游戏设计的重视,注重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增强幼儿对社会的认知
        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充分应用,不仅要结合游戏本身的特性,还要结合教学的实际内容和目标,融进任务性、合作性、趣味性以及知识性等特点,才能真正实现游戏教学的目的。【2】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增强幼儿对社会的认知和了解。
(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游戏具有很强的合作特性。在游戏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质,需要幼儿之间的互相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的沟通交流能力,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三)提升自信心和自制力
        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充分激发了主观能动性,在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游戏的成功的过程中,获得了充分的自信。游戏具有一定的规则,幼儿在参与过程中,必须要遵循游戏规则,增强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自制力。
二、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实际应用措施
(一)教学内容贴合幼儿生活实际
        在实际的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游戏内容和开展形式要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由于幼儿思维模式发展不成熟,对社会的认知不全面,过于陌生的游戏内容不容易引起幼儿的参与兴趣。教师可以提取幼儿生活中的真实素材,充分融合进游戏内容中去,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师可以在游戏中创设真实性的游戏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游戏的过程中增强幼儿对生活常识的认知和了解。

例如,在模仿餐厅场景时,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比如服务员,顾客或者餐厅经理等角色。【3】教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角色设计,进行相应的台词分配,让幼儿在在游戏当中完成自身角色的任务,进行规范性的进餐流程,并根据场景进行语言和肢体方面的交流。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幼儿在实际的餐厅情境中,掌握餐厅就餐的流程和基本礼仪,增加幼儿的生活常识。
(二)保持趣味性和简易性
        由于幼儿年纪比较小,接受能力不强,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环节时,不仅要注重保留游戏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充分体会到游戏的快乐,并增加幼儿的知识面。还要确保游戏环节的简单易操作性,保证幼儿能够很容易的弄懂游戏的规则,增强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和兴趣。如果游戏规则太复杂,幼儿会用更多时间去关注游戏规则,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去,体会不到游戏的快乐和真正意义,导致不能达到游戏教学的真正目的。
        在实际的游戏教学应用中,为了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设置“寻找回形针”的游戏,让幼儿在寻找东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锻炼团结协作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布置相应的游戏区域,放置相应的道具,保障区域的安全性。由于幼儿年级比较小,耐心比较差,所以为了照顾幼儿的情绪,游戏区域设置不要太大,足够幼儿活动即可。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向幼儿介绍游戏情境,并向幼儿阐述磁铁具有吸附能力,可以帮助找到回形针等。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分发磁铁,鼓励幼儿在游戏区域内寻找回形针。当幼儿利用磁铁寻找到回形针之后,教师要注意对幼儿进行积极鼓励,并向幼儿介绍磁铁的相关知识,让幼儿在享受游戏的乐趣的同时,学习的新的知识。【4】
        通过这样的游戏设计,不仅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引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而且游戏环节设计简单易懂,能够让幼儿充分的投入到游戏中去,对于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
        幼儿时期是品质和性格形成的重要的阶段,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幼儿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5】所以,在进行游戏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给予充分的发挥空间,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进行积木教学时,教师要打破传统的规范性的教学,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让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利用积木摆一个城堡,教师不要给幼儿设置具体的要求,要让幼儿自己发挥现象,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理解,自行设计和摆放城堡的形状。即使最终的摆放结果不符合要求,也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促进游戏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游戏教育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幼儿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通过丰富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游戏方式,不仅能够让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而且能够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塑造,增强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由此可见,教师要加强对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应用研究,不仅要注重游戏内容和形式要和幼儿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还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既具有趣味性又简单易操作的游戏环节,注重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姜媛媛. 浅议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N]. 贵州民族报,2020-06-17(B03).
[2]何小荣.试论游戏活动中发展幼儿合作意识的途径[J].成才之路,2020(17):100-101.
[3]张依.浅谈游戏与幼儿教育的融合[J].才智,2020(16):66.
[4]单嘉琦.游戏化模式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运用探究[J].才智,2020(16):155.
[5]龙敏嫦. 浅议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运用[N]. 贵州民族报,2020-06-04(B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