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留守幼儿礼仪习惯的培养途径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期   作者:李文彬
[导读] 礼仪习惯产生于长期的生活过程中,是一种惯性的行为表现,
        摘要:礼仪习惯产生于长期的生活过程中,是一种惯性的行为表现,礼仪习惯影响着个体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并且能够决定个体未来发展的方向及高度。幼儿正值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礼仪习惯形成的初期。幼儿园留守幼儿长期缺乏父母的照顾,失去了父母对其礼仪习惯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留守幼儿性格较为孤僻,安全感不足,需要幼儿教师的关怀与爱护。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留守幼儿的教育也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留守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是综合素质培养的前提,也是留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文章简要分析培养留守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必要性,重点探究能够促进留守幼儿良好礼仪习惯形成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幼儿园;留守幼儿;礼仪习惯;培养策略
引言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由此看来,幼儿的未来发展以思想和行动为开端,最终落实到习惯上,具体表现在其道德品质中。礼仪习惯作为行动与道德品质之间的桥梁,起重要的衔接作用,习惯环节的崩塌,会对幼儿成长带来不可估量的破坏。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是仍然存在许多关于留守幼儿良好礼仪习惯培养的问题,例如缺乏培养留守幼儿礼仪习惯的专业化教育、缺乏相关的教育与教学活动、忽视了家长对留守幼儿礼仪习惯培养的重要性等。幼儿园必须重视这些教育问题,采取积极措施,改善教育内容。
一、培养留守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必要性
(一)幼儿发展阶段性特征决定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必要性
        在幼儿时期,幼儿的情感在逐渐发展,具有一定的同情心和荣誉感,有合作、助人、分享等社会性发展趋向。在学习与生活上,还不具备高度自理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同时,幼儿十分喜欢和善于模仿,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
        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具有趋早性,即幼儿时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萌芽阶段。同时,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从外在到内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此外,幼儿的行为习惯呈现不稳定性,其形成也起伏不定,随着幼儿接触的事物而产生变化。基于幼儿阶段性发展特点以及良好礼仪习惯形成的规律性,留守幼儿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亲情的缺失会引发其心理隐患,导致其性格孤僻,不愿与同伴交流。如果不通过幼儿园教育弥补留守幼儿家庭教育的缺失,不仅不利于其礼仪习惯的形成,还会影响其健康发展。
(二)礼仪习惯对幼儿具有惯性影响
        在幼儿时期,幼儿形成的礼仪习惯,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都对幼儿的成长产生惯性影响。

这些习惯会在幼儿头脑内形成固定的思想,进而影响幼儿的行为与道德品质。例如见到老师问好、饭前洗手、早晚刷牙、讲卫生等好的礼仪习惯会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反之则亦然。所以,有必要对留守幼儿进行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正确的起始教育要比后期的矫正更加容易也更加有效。
二、留守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对策
        留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对幼儿进行的专业化教育。
(一)立规矩
        教师要根据留守幼儿的年龄特点,适时的为幼儿制定规则。规则的制定要简单、明了,确保每一名幼儿都能明白规矩的内容;同时,规定要配合口令一起实施,口令简短、有力度、感染力强且亲切,使留守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切[2]。例如要想让幼儿专心吃饭,可以制定规则:吃饭时不可以说话,有问题时可以举手问老师。配合口令:小嘴要吃饭,提问先举手。这样的规矩是幼儿都能够接受且能够主动配合的。
(二)讲方法
   幼儿时期,幼儿的身体和心理,都尚处于刚刚开始发育的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可能已经形成了一些礼仪习惯,有些好,有些坏,但是都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如何进行起始教育,或者对幼儿已近形成的坏习惯进行纠正,就需要教师正确的教育方法。模仿,是人类的天性,幼儿的模仿能力一般都很强,时刻模仿看到的,听到的以及周围的一切。所以,教师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培养幼儿良好礼仪习惯最有效的方法[3]。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注重自己的行为,其次要引导、启迪幼儿,对这些良好的行为进行学习。例如,想要帮助幼儿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去洗手。教师首先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正确的使用洗手液,正确使用水龙头,然后让幼儿按照教师的方法洗手。这样,幼儿们将教师的行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慢慢的形成了“吃饭前要正确洗手”的思想,经过长期的锻炼,最终形成习惯。再如,幼儿对教师总是充满着崇拜,如果教师想让幼儿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首先教师要将使用过的垃圾放进垃圾桶内,并进行合理的分类,让幼儿学习这种行为,慢慢形成习惯。言传身教与以身作则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更加侧重于感染与熏陶,对于幼儿的影响却是长远、持续和全面的。
结束语
    留守幼儿虽然自制能力较差,但也需要获得教师的认可,也具有进步心和自尊心,幼儿教师需要以爱来教育留守幼儿,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幼儿良好礼仪习惯,通过沟通增进师生间感情,用心爱护留守幼儿,使其在幼儿园感到到家的温暖。
参考文献
[1]王燕,张超群.农村留守幼儿负面情绪的探析及调控[J].中国农村教育,2020(09):44-45.
[2]陈慧.关于农村留守幼儿卫生习惯养成的措施[J].天津教育,2020(09):4-5.
[3]涂小兰.幼儿教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3):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