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新升格的专科层次高校,在高校基层党建过程中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等对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从而提升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力与管理水平,促进人才培养工作落实,切实起到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和模范带头作用。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高校党建;地方高校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学校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本文以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下文简称“川南幼专”)为例,探讨新升格专科层次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为同类学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提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党支部建设情况
川南幼专坐落于内江市隆昌市,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2014年由原来的中职师范学校升格而来的。中共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坚持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各系部党总支分管的二级管理体制。切实落实学校的党建工作任务,为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目前本校共设有学生党支部五个,各个学生党支部均设有支部书记一名,组织委员一名,宣传委员一名,纪检委员一名,成员主要是在学工第一线的专兼职辅导员。
现有学生党员1名,学生预备党员53名,男性4名,女性49名。
(二)学生党支部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不足
自本校升格以来,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党支部在引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后备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表现在学生党员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主动参与金鹅街道五星村开展党员、积极份子志愿活动等社会服务中去。但在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支部活动创新滞后,传统理论倾灌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缺乏吸引力,对学生思想引领不够深入。再如有的支部存在学生党员发展前期培养、考察有力度,但在党员的后期教育和培养重视不够,尤其是缺少对学生党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指导。又如教师党员习惯用“教”代替“育”,对学生群体深入不够。
二、影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党支部党建水平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作为新升格高校,在学生党建方面仍是探索发展阶段,对比中专阶段的学生普遍年龄较小,达不到年满18周岁后发展党员要求,少部分能够达到最低年龄要求,却无法完整的培养至学生党员转正,因此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培养体系须要不断完善,发展学生党员和培养教育、管理学生党员方面制度不够完善,经验尚需积累。学校升格后转变管理模式,在校、院系二级制的管理、考核中还在积极探索的阶段,学生党支部支委、支部书记主要以专职辅导员兼任为主,部分支委身兼数职,对支部建设和管理中精力不够集中。
(二)创新不够,形式单一,思想引领不深入
随着办学层次的改变,学生生源结构更加复杂,大学生较中职学生心智更加成熟,加之新媒体技术不断应用,当代大学生思想发展更加多样化,对自身发展需求更加重视,因此,对学生思想引导、教育、培养的工作要求也变得更高。一方面,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时间很难统一,活动形式单一,传统理论倾灌不但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缺乏吸引力,也会造成党支部创新滞后或创新走在学生群体后面。如果不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就达不到很好地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目的。另一方面,各种新媒体应用的普及,当代大学生群体学生发展需求更加多样化,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入党动机参差不齐、对党的认识还不够等问题凸显,党支部活动创新不够,将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引领作用极大减弱。
(三)重前期培养,轻后期教育
党员发展工作是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增强党员队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普遍存在重前期培养,轻后期教育现象。一方面,大学生流动性大,在校学习时间有限,而党员发展的周期长,培养考察的政策性要求高,相较于本科院校四年的培养周期,专科院校三年学制下少部分学生党员转正即毕业离校,超半数以上部分预备党员无法在在校学习期间完成培养考察,限制了学生党员先锋作用发挥;另一方面学生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有许多明确的培养考察目标,通过党校学习、《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预备党员培养考察登记表》实现。但在成为正式党员后,部分支部缺少对学生党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育指导,使得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内部的带动影响较弱,对低年级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较小。
(四)教师党员深入学生不够,服务意识不强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部分教师习惯性习惯用“教”代替“育”,不能很好的接收到学生的反馈,在密切联系学生方面有所欠缺。从联系形式来说,需要在脱离班级管理、课堂教学之外寻求一种有效的沟通模式,能真实的走进学生中去,切实的帮助学生成长。
三、促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一)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工作“十大工程”,加快学生党建工作水平提升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学校党委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十大工程”,分别是“固本工程”、“师德工程”、“质量工程”、“人才工程”、“管理水平提升工程”、“文化育人工程”、“智慧校园工程”、“社会服务工程”、“凝聚力工程”、“依法治校工程”,从基层党建、干部培养、作风建设、制度保障的方方面面做出了十分明确的合理的规划。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工作“十大工程”,切实执行“三会一课”制度,自觉加强基层党支部的建设,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及校党委决定的贯彻落实,是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的前提。
(二)坚持党建带团建,创新学生思想引领方式
加强对学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工作基础。学生党支部应该找准定位,明确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责任和目标,不仅要根据学校的文化传承、制度建设、管理特色为依托,因地制宜地开展党支部活动,完善自身建设过程中的缺陷,积累党支部建设的经验;还要依据学生的专业特色、学生的个性特质开展符合需求的团建活动,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引领的作用。比如:开展“一名党员联系一个团支部”活动,鼓励党员、预备党员参与到班团建设中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师生的各方面需求,更好的凝聚师生、服务师生。
(三)将“一支部一品牌一亮点”活动与党员发展相结合
做好党员培养工作是高校党支部建设与管理的前提。学生党员的发展是一个长时间的教育培养、考察的过程,几乎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业,培养考察又涵盖了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党支部将发展优质学生党员作为支部建设的“品牌”、“亮点”,使得发展党员同常规党建工作结合,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学生党员发展的培养形式,提高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另一方面,在活动创建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有效了解学生的需要,针对性的进行党员教育培养,促进党支部建设。
(四)开展“党员一帮一”帮扶活动,使教师党员更加密切联系学生,服务师生
本校对于困难学生帮扶,采取“党员一帮一”结对帮扶的方式,通过为每位教师党员指定联系一名特困生,进行结对帮扶。教师党员主动联系帮扶对象,了解帮扶对象的生活、学习情况,并给出相应的帮助。定期开展一次微心愿活动,有针对性的满足特困生的一个小心愿,每年开展一次暖冬行动等活动,密切联系了学生,帮助困难学生解决需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丰富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载体,拓宽联系学生、凝聚学生、服务学生的渠道。
总之,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与管理是不断推进和发展的。不同高校、学科专业、学生个性特征不同,所采用的促进学生党支部建设与管理的方式也各有差异。需要充分了解自身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与管理的内外部因素,针对影响因素尝试探寻解决对策。从而完善本校的学生党支部建设,才能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模范带头左右,真正实现良好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 戴棣华. 创建学习型、活力型基层党组织的探索与思考[J]. 学园, 2013, 000(028):28-28,29.
[2]周顺义. 学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创新与思考[J]. 宁夏教育, 2017:23.
[3]时君伟. 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常态化问题探讨[J]. 知音励志, 2017(4).
[4]居丽萍. 教工党支部在教研室建设中的促进作用研究——以宿迁学院大学英语教工支部与教研室为例[J]. 时代教育, 2015(11期):34-35.
1基金课题: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CNYZ2018B08)。
[作者简介]:赵云(1991—),男,汉族,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一系学生党支部书记,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