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对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对原有的教育方法做出调整,借助TPACK知识开展教学工作,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Judi Harris 等人指出,学习活动类型为教师提供了能够支持、提升学生学习的技术工具和资源,教师在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学习活动类型的选择、组合以及重新设计有助于TPACK知识的建构。本文以此为基础,论述了TPACK在高中语文学科中的教学实践,并基于学习活动类型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师TPACK培养策略。
关键词:学习活动类型;TPACK;高中语文教师
引言: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语文课程更加强调以核心素养为本。要进一步改革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的外显功能,更要重视课程的隐性价值,还要关注语文课程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新的内涵变化。这决定了高中语文教师信息技术整合能力提升的必要性。TPACK的提出,为教师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的培养开辟了新的视角。Judi Harris 等人综合考虑TPACK框架内相互联系的各领域知识,开发了运用学习活动类型制定教学计划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TPACK水平[1]。基于学习活动类型提升高中语文教师的TPACK有较高的必要行与可行性。
一、TPACK在高中语文学科中的教学实践
TPACK作为一种全新的知识形式,实现了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技术三方面元素的有效整合,并实现了三种元素的进一步升华。该知识的提出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将其应用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有着积极意义。在学习过程中,要对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进行锻炼和培养,可以引用TPACK整合信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相关内容,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借助TPACK实现对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可以将学生分组,对教师所分享的教学资源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将TPACK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后,教师可以借助适当的信息系统或平台,为学生布置作业任务,并做好学习评价与反馈,借助这个平台,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进而调整教学方式,促进其取得更大进步[2]。
二、基于学习活动类型的高中语文教师TPACK培养策略
学习活动类型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构、内容、资源和方法等方面的融合,从课程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每种学习活动类型都提供了能够支持、提升学生学习的技术工具和资源,当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学习需求以及学习者分析选择或重新设计学习活动类型的过程中,他们也能够真正地将信息技术整合到他们的教学计划中,教师的TPACK从而能够在教学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得到较好地发展[3]。
(一)转换语文教师TPACK学习思想
要想实现对高中语文教师TPACK能力的有效提升,首先要做好思想建设工作,使其认识到该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和意义,进而更好的完成相应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选择由技术、方法以及活动方式等支撑的学习活动类型,并根据实际课堂教学进行活动的调整与更新,可以帮助教师显性提升信息技术整合能力,同时提高其教学质量。该过程在增强教师对于TPACK深入理解的同时,促进教师对于TPACK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自信心。
例如,在讲授《雨巷》这首现代诗时,可以通过已有的活动类型储备,进行自主教学设计,完成初步课堂教学,并在此过程中感受其他教师授课过程,参加集体教学评价,关注其中涉及到的学习活动类型,以及不同活动类型中对应的技术以及方法等,从而提升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TPACK的认识和了解,进而提高其对该教学方法的重视程度。在对《雨巷》进行设计、观摩和评价、评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自身能力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明确具备的优势也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在日后的教学、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完善自我,积极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取长补短,实现对自身能力的锻炼。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输和能力的培养,还要做好对自身思想认识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对自我进行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为学生呈现更好的教学内容,实现师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二)加强语文教师TPACK教学培训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知识学习重视程度的提升,为高中语文教师创造了完善自我能力的机会,通过线上学习、参加相关的知识讲座,能够更好的实现对教师知识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推动其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可以为教师建立专门的TPACK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相关教学方法的学习资料,帮助其更好的掌握TPACK教学方式,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师生间的共同进步。
在对平台进行设计时,要保证其内容的丰富性,既能够为教师服务,也能够促进学生发展,具体可以进行如下活动:分享最新的学习资料,打造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空间,为师生之间营造良好的互动和交流渠道。此外,还可以设计丰富的TPACK教学活动,对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促进教师对新型教学方法的使用,使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更大进步,对TPACK的应用能力得到加强[4]。TPACK活动的举办的过程中,完善学习活动类型,从而为教师运用TPACK进行实际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提供可操作性的实践支撑。
(三)丰富语文教师TPACK学习活动储备
要保证该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作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前提是教师具有丰富的学习活动类型供其选择。可以认真分析现有的学习活动类型资源,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活动,积极开发潜在的学习活动;在充分利用已有学习活动,逐步推动语文学习活动类型新资源生成的同时,也应注意教师团队之间学习活动类型的互补与共享。比如,需要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从各个角度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实现对所学内容的透彻理解,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可根据已有的活动储备,根据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对该学习活动进行适当修改,并在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过程中应用。课后,在教研活动或者集体反馈时,教师分享应用效果以及运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集体对初步设计的学习活动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从而设计制定适合同类型内容的学习活动。上述过程不仅可以丰富教师TPACK学习活动类型,还可以在实践中提升教师TPACK。
比如,在讲授《声声慢》一词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学习活动类型:了解作者、诗词创作背景、表达的情感。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播放一段诗词朗读的音频,让学生对诗词的情感有一个初步了解,进而奠定良好的情感基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情感。在正式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诗词中的部分场景,使其对诗词中所描绘的画面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帮助其深入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对学生情绪的引导,让其真正融入到诗词的场景当中,提升对作者情感的感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完成诗词内容的讲解过后,教师可以通过信息设备和学生分享作者的其他诗词,让其对作者的写作风格有深入的了解,为后续学习相关内容打好基础。通过该种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增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对于学生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四)组织构建语文教师TPACK教学团队
组建TPACK教学团队,能够增进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进而更好的推进新型教学方法的实行。要使TPACK充分发挥作用,需要各方之间的积极合作,为教师打造良好的学习空间,实现其能力的提升,促进对TPACK的实际应用,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5]。
TPACK教学团队应增强语文学习活动资源共建的意识,树立动态的学习活储备观念,有计划地建设学习活动储备系统,通过查找、修改和补充,完善学习活动类型资源库的建设。要让团队教师能够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中利用学习活动,优化整合TPACK的教与学活动,促进团队教师的TPACK提升。要通过团队的线上教研与线下教研等活动,以主题研修、课例研究等方式,引导教师分析问题、搜集材料、积累案例,不断丰富学习活动资源;要高度重视信息化环境下的资源建设,促进教师自觉开发整合TPACK的学习活动类型,并为语文的信息化教学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从而建立共建共享的资源建设机制。
结论: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TPACK为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契机,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充分运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进而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Harris J,Grandgenett N,Hofer M. Testing a TPACK-Based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ssessment Rubric[J]. 2010,2010(1): 3833-3840.
[2]曹丹.TPACK视域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J].新课程导学,2019,(28):72.
[3]张文宇,李岩.基于学习活动类型的教师TPACK培养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10):116-120.
[4]李蓓蓓.语文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策略[J].文学教育(下),2020,(4):68-69
[5]郑晓丽,陈子超,刘经典.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师TPACK发展路径与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17):93-97.
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课堂教学行为的高中优秀语文教师TPACK结构与特征研究”(编号:18B24R5LYG5)
连云港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TPACK框架的高中优秀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编号:C/2018/0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