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方法能够使语文学习有更加清楚的目标,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更加明确的方向。文章首先分析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其次研究了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策略
1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1任务不够明确
教师的教学任务,有教学设计里教学方法的选用,也有备课时的合作探讨等教学常态。行动实践时,遇到的问题就有,阅读教学里运用“合作学习”的前后对比,教学任务就稍有区别亦不够明确。例如,各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班级和教学事项,备课时想要别的教师多提建议与评价,有时让他们也“一头雾水”,任务就不太明确,他们要么泛泛而谈,要么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解释等。同时,对于阅读教学的执教方法各异,有些教师在请教时,若是问到与自己执教风格不同的同事,则达到提问目的有难度,教学任务不能适时明确。例如第三次教学实践,课前请教教研组同事,有些同事不知道如何给出建议,只能凭自己的想法来说。
1.2分工不够合理
小组成员方面,角色分工不够明确。有些教学实践中,都有要求学生在进行分组时确定好各个成员的任务,他们也基本上完成了这样的工作,而各自的角色却未必明晰。实际上有些学生不太清楚自己所分配的角色任务,或是角色作用发挥不够好。例如,规定时间到,有时还有几个组没有停下讨论,这是因计时员没控制好时间;举手回答问题时,有些学生左顾右看,组内成员提醒后,再慢慢腾腾地站起来,这就因发言人没有反应迅速……
2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合作探究问题的设计
①问题的设计需要有探究意义。如在教学《海燕》一文时,教师设计的问题为:(1)文中除了海燕还描写了哪几种动物?(2)它们分别代表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两个问题从课本出发,延伸到更广阔的知识面,这样的问题讨论效果就会好很多。
②设计的问题难度要与学生的基本能力相符。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目前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设计的问题的难度是在教师稍加指导和提示后学生可以解决的。如在教学《再塑生命》一文时,在学生能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之后,首先提问“需要具备哪些因素,一个人才能重塑生命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后,再提问通过合作学习“说说对文章题目‘再塑生命’的理解”,这样逐步深入的提问方式才是符合学生的基本能力的。
③设计的问题要有层级。《学记》曰:“善问者如攻坚本,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设计问题要循序渐进,有一定的层级。其实有心里学家把提问分为三个层级:(1)微解答距,学生只要参照例文,就可以进行解答。(2)短解答距,所提问没有现成的例子参照,例题有所变化和翻新。(3)长解答距,学生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才能当回答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上述所提到的三个层次,使学生循序渐进,体会探究的乐趣。
例如钱梦龙老师教学《愚公移山》时就设计了这三个问题:(1)这篇寓言共写了几个人?(2)这件事做起来难吗?(3)愚公究竟笨不笨?这三个问题从易到难,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教育等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既可以在宏观上掌握课文内容,又可以从微观上创新思维。在合作学习的一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些简单、容易操作的问题,让学生可以获得合作的乐趣和成就感。随着合作学习的推进,在日后的教学中再设计一些需要通过多方思考或需要教师点拨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始终对合作学习保持一定的动机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后设计的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中,也要先有简单的问题作铺垫。
2.2小组划分科学,组内分工明确
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划分小组,同时教师需要在合作学习开始前帮助组内成员一起制定组内的“规章制度”,明确每个同学的分工。比如在朱自清《春》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教师布置了查生僻字、搜集作者背景资料、分析课文的描写手法、表达的思想感情等问题。在合作学习前可由组长先分配任务,4 号负责生僻字的查找,3 号负责搜集作者介绍及课文写作的背景资料,2 号负责组织分析课文的描写手法,而 1 号负责思想感情的分析。这里因为 4 号、3 号学习能力较差,因此分配的任务也比较简单。2 号、1 号学习能力较强,分配的任务也比较有难度。所以要根据每个同学的具体学习能力分配任务。学生根据自己分配到的学习任务,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或者互联网,多渠道地获取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另外,小组成员的任务也要经常变化。这样能让学生在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上均有自己探究学习的体验。小组成员间既是一个整体,无形中又有了竞争,为了能在组内更好地展示,大家课后都会认真搜集、准备。这样既能使每个成员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又能提高每个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2.3教师适时引导
“强调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和中心地位”,合作学习中,要把教师的指导放在较高位置,其他种类的合作类型亦不可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语文语文阅读里进行合作学习,语文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合作情况,课前给予导学提示、分工任务,课堂上巡查小组探讨给予鼓励、督促,课后检查小组收获等,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奖励,一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的参差不齐,教师需要提供导学提示,指导学生先行阅读文本,才不至于课堂不知所以然;也需要在课堂适时把握合作动态,鼓励一些偷懒的学生参与进合作;课后的检查,教师亦不可忽视,可以转变检查形式,把工作交给小组完成。还有“师师互动”的理念下,作为当堂执教者的教师,随即转变为“求学者”,要多寻求其他教师的帮助,在教研互动里进行课堂研讨,得到课堂教学的指导。语文教师在执教阅读教学前,可以多咨询有经验的教师,课后也可多听点评和建议,借以提升阅读指导的时效。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阅读是为了让学生变“苦读”为“乐读”、变“死读”为“会读”, 在时代呼唤“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通过小组合作阅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及阅读素养,值得一试。
参考文献:
[1].沈红霞.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行动研究[J].亚太教育.2016,(2):242-243
[2].魏杏娟.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