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应用自主探究模式已经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方式。众所周知,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属知识综合性很强的教学内容,不仅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有阅读理解、数据分析等等能力,而在其中应用自主探究模式,必将有效锻炼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据此,本文结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探究自主探究模式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自主探究模式;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提升路径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应用自主探究模式对优化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价值观等方面意义重大。基于新课程理念要求,优化教学引导方法作为主要的教学途径和方式,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继续在现代教育领域中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借助科学的教学引导方法,让学生接触更全面的学习内容,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下面,笔者将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文中涉及的教学实例请参照人教版小学数学材料。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问题
数学教学中不乏学困生,这让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很差,必须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走才能少走弯路,殊不知这种教学理念恰恰让学生渐渐丧失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容易养成“人云亦云”的学习习惯和“权威至上”的学习观,不利于其解题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互动问题
教学互动问题主要有两点表现:第一点,师生、生生互动方式较为单一,以讨论问题结论为目标的方式弱化了师生、生生互动过程的趣味性,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怠惰心理,等着别人想出答案自己“捡现成”。第二点,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而不懂得和教师交流互动,导致其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生活实例辅助,实难有效。
二、自主探究模式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探究与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会强迫学生记忆枯燥的数学知识,学生在完全自主自愿的前提下,围绕某个数学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并从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奇妙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就感。
(二)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自主探究模式的引导会变得更加科学而多元。比如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学做三者是隔离开的,一般是先教后学再做,但是自主探究模式弱化了“教”的环节,将更多的时间教给学生,让他们先学习再提问,教师的“教”实际上就变成了引导,课堂练习也就变成了学习总结和提升,整个学习方式由学生主导,教师辅助,必然就能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自主探究模式下,因为每个学生都必须依靠自主探究获取和理解知识,只在陷入思维误区,遇到学习困难时才由教师引导学习,如此一来,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摆脱对教师的依赖,遇到问题后的第一反应不再是让教师替自己解决,而是自己先尝试解决,解决不了再找老师,两种学习心理反应截然不同,后者体现出学生具备非常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四)丰富学生的学习思路
自主探究模式重在“自主”两个字,既然是自主,那每个学生由于学习思考方式的不同,必然会出现不同的解题思路,暂不管这种思路是不是正确的,只要学生能想别人所不想,做别人所不做,那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会得到很大提升,对其以后的数学学习有百利而无一害。
三、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提升路径
(一)基础和前提
1、以学生为中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本教学”理念已经成为了主流的教学理念之一,在“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需明确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对其学习行为的重要影响。自主探究模式下,学生任何的学习行为都源于自己的学习动机和思维方式,所以教师必须以学生为课堂中心,激发其自主思考意识和能力。
2、发挥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
除却学生自主学习之外,“人本”教学理念还注重发挥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尚不丰富,创新创造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此时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提供一定的指导,这样才能让学生少走弯路,高效学习。
(二)方法和策略
为更加具体的进行分析,此时以人教版小学数学《简易方程》为例进行分析。本课中主要探究方程的意义以及等式的性质,并探究解简易方程的主体思路和具体步骤,结合方程与实际生活问题之间的联系,教师可设计如下的应用题:
小明手里有20元钱,他花了10元钱买了5根铅笔,又用剩下的钱买了4块橡皮,那么请问一块橡皮多少钱呢?
在这个应用题中,学生可通过数理计算和方程思想两种方式解出答案,首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何用常规的数理计算方法算出一块橡皮多少钱?这个问题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根本不是问题,很快就能列出算式:(20-10)÷4=2.5(元),算完之后,最后的结果已然证明是正确无误的,那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方程得出正确答案,主要包括以下三步:
1、自主探究方程与常规算式之间的异同点:学生通过解读教材,发现方程和常规算式最大的区别就是把求解的未知数当成是“已知未知数”代入原来的算式当中,使得“=”两边的算式成立。
2、自主尝试列出方程:学生根据自己对方程含义的理解,列出方程,这里分两种情况,有些学生列出的方程为:10+4X=20,这是正确的,但有些学生列出的方程为:4xX+10=20,这就不正确了,更有些学生会犯“直觉性”错误,认为题目中的5也要用在方程里,所以就出现了很多五花八门的错误方程甚至是无解方程。
3、教师根据学生所犯的错误一一进行说明,比如4xX+10=20为什么是错的呢,原来并不是思路错误,而是4xX不是正确的方程书写方式,而至于其他的错误方程和无解方程,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关键数据,并结合常规算式进行理解。
教师讲解完成之后,学生也基本上掌握了利用方程解决此应用题的主体思路和具体步骤,此时教师可继续提出新问题——用方程式求解一块橡皮比一根铅笔贵多少钱?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会继续假设其他的未知数X,进一步练习如何列方程和解方程,在自主探究中真正掌握方程解题的核心思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自主探究模式是新课程理念思想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明确应用自主探究模式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并采取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积极优化教学引导方法,让学生在复杂的应用题中抽丝剥茧,锻炼综合性解题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以上的分析论证虽然只是笔者的个人建议,但是仍然希望能够为各位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帮助。新课标下,希望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继续探究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苗海涛.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分析[J]. 学园, 2016(16):140-140.
[2] 张桂华.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途径分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7, 000(011):92.
[3] 郭晓梅.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路径分析[J]. 教育, 2016, 000(004):00032-00032.
[4] 许鹤军. 应用题解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途径分析[J]. 学生之友(小学版)(下), 2017(4):17-17.
[5] 王学环. 小学数学应用题存在的教学障碍及解决途径分析[J]. 考试周刊, 2019, 000(039):87.
[6]张世利. 应用题解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途径分析[J]. 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7(1):00058-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