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立德树人理念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也体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学阶段,学生处于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思想观念,并能够践行于实际的行为当中。因此,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对德育教育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就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中学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途径展开了一系列的探析。
关键词:立德树人;德育教育;工作途径
前言: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后,其思想也日渐成熟,但是却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有所波动。以立德树人理念为导向,有效落实德育教育工作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因此,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应该将德育工作贯穿于各个教育环节,对学生形成思想观念形成积极的影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应该将德育渗透于日常教学与管理工作当中,拓展德育教育途径,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对德育教育目标进行细分
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后,其思想与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于传统德育教育的弊端,在德育教育目标方面没有实行有效的细分,使得德育教育工作缺少合理化的依据,难以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从德育教育大方向来看,要想将这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应该将对德育教育目标进行细分作为基本前提。处于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其表现出的心理特点以及思想观念也存在较强的差异性。这样的客观条件为细分德育教育目标提供了依据,这就使得学校与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各个年级学生的思想特点,并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目标,为后续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落实德育与教学相结合的理念
要想将立德树人理念切实落实到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当中,就应该积极寻找德育教育与课程教学之间的契合点,并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才能使得立德树人理念被贯穿于各个教育环节当中。从中学阶段的教育特点来看,不仅应该设立专门的德育教育课程,比如,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还应该督促各个学科的教师积极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本学科的教学工作当中。深入挖掘学科教育当中存在的德育元素,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获取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得到积极思想观念的熏陶。这样的教育方式才能够实现理想的德育教育工作目标,并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正向的引导[1]。
从班主任的角度来看,应该将德育教育落实到班级管理工作当中,有效利用班会以及各项班集体活动的机会,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榜样,从而使得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积极开展德育教育主题活动
开展丰富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是提升中学阶段德育教育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就使得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及对于德育教育的实际需求[2]。以此作为基础,设计并组织突出德育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受德育教育,并能够真正在思想层面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例如,学校可以邀请一些从事法制工作的人员来到学校为学生开展法律主题讲座,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融入一些真实的社会案例,使得德育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另外,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去到社会当中切实参与到一些公益活动当中,使其能够对德育教育形成更加直观的感受,并对自己的思想观念形成积极的影响,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借助信息技术搭建网络德育教育平台
当前,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要想达到良好的立德树人理念指导的德育教育工作效果,学校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搭建网络德育教育平台。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对于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局限性,也能够为学生拓展德育教育空间[3]。每个学生都可以定期运用计算机登录到学校的德育教育平台当中,下载资料,观看课程,积极参与到自主德育教育当中。学校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进行统一的考核,检验德育教育工作的成果,并将考核的结果作为依据,调整德育教育工作的方法,使得其进一步契合中学生的思想特点,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效率。
结论:综上所述,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为中学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也使得教师面临新的挑战。教师自身应该革新教育观念,对德育教育给予重视。要想取得理想的德育教育工作成果,应该对德育教育目标进行细分;落实德育与教学相结合的理念;积极开展德育教育主题活动;借助信息技术搭建网络德育教育平台。通过本文对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中学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途径展开的一系列探析,希望能为提高中学德育教育工作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殷.浅析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提升路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113-114.
[2]刘超.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及策略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4):81-82.
[3]董钟汉.初中德育工作的构建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18):248-249+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