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领域,针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注重日常班级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德育工作的深化落实。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意识,并自主规范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素质品格的有效建设。下面,主要围绕班主任在德育工作方面所呈现的艺术和具体的工作举措展开合理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
前言:在小学阶段的工作领域,班主任所呈现的职能地位比较显著,除了要做好常规的管理工作,还需要明确具体的德育目标,根据学生的素质建设需求积极的组织和开展相关德育工作。让学生在参与学习和在环境的影响下,能够形成良好的思想认知,规范自身的道德品格有效建设。因此,作为班主任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积极贯彻和落实德育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德育理念
作为班主任若想发挥德育所具有的功能魅力,需要在思想方面进行有效的转变与革新。在新时期的育人背景下,需要顺应素质课改的发展趋势,加强以生为本思想观念的有效贯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积极的落实生本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调研学生在德育方面所呈现的实际需求,进行德育活动的合理规划设置,从而保证所组织的德育工作与学生的具体需求更加的贴近。
同时,在具体实施德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站在生本思想的角度考虑,全面关注学生在心理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实际需求。并通过一定的干预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意志,实现心理素质的有效建设,让学生的情感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
二、构建民主性的班级体制
在具体实施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班级管理方面进行思想观念的有效革新。认识到生本的核心地位,并积极贯彻民主性的管理原则,对具体的管理机制进行优化。站在学生的个性发展层面考虑,积极落实柔性的管理机制[1]。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实施不同的管理模式,从而让学生对具体的管理体制更加的认可,也能够积极配合班主任完成班级的建设以及其他活动。
同时,作为班主任需要在民主性管理原则的支撑下,发挥班级干部的核心功能。在班级管理的工作范围内,合理的组建班干部队伍,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强化学生的思想观和行为品质的有效建设。
三、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
对于班主任来讲,在具体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文化氛围的有效渗透。根据小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在文化方面的储备基础,合理的搜集相关的传统文化,并以此为资源载体组织趣味性的德育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下,积极的规范自身的学习态度,并通过文化内涵的深入发掘,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并在今后的成长和学习中实现自我行为品质的有效规范。首先,作为班主任需要注重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积极的组织传经颂典活动。引导学生就感兴趣的文化素材进行搜集整理,通过诵读与鉴赏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含义的理解,
同时,作为班主任也可以有效发挥传统节日在德育方面所具有的支撑功能,在端午节引导学生搜集与屈原有关的文化素材。并在此基础上就屈原的爱国理念和价值观进行深入的分析[2]。促使学生在节日体验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民族意识,建立起一定的爱国观念。
四、强调沟通艺术的处理
在具体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作为班主任需要意识到沟通艺术对实现德育工作深化落实所发挥的重要导向作用。并分别与学生、任课教师和家长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获得良好的学情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规范性的设置德育方案,全面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首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本着民主平等的原则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并了解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困惑,以此为依据合理地制定疏导和教育方案。通过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合理地制定教育和辅导方案。
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对具体的育人目标达成一致。并通过双方配合共同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学生学习品质的有效建设。通过家校之间的团结协作、共同管理,为学生营造健康的成长氛围,实现良好心理品格和道德素养的规范性建设。在沟通的过程中要保持态度谦逊、平和,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结论:依前所述,对于小学生来讲,德育工作所发挥的育人价值比较显著,能够让学生的思想得到有效的规范,实现学生行为和道德品格的有效塑造。作为班主任需要认识到德育工作所具有的魅力,并在具体的工作艺术方面进行规范性处理,从而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将德育所具有的功能和价值有效的发挥出来,也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干预下,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自主规范自身在日常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实现综合品质的有效建设。
参考文献:
[1]郑巧丽.试论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管理[J].学周刊,2020(21):157-158.
[2]胡志刚.浅谈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途径[J].才智,2020(17):197.
[3]王亨霞.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0(14):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