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下中职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期   作者:王金生
[导读] 伴随时代的快速进步与发展
        摘要:伴随时代的快速进步与发展,社会对于中职机械制造技术这一专业人才的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中职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已经逐渐提上日程。在机械制造这一专业运用现代学徒制来培养人才可以进一步去除以往培养方式所存在的弊端,让人才能够达到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本文就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运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所存有的问题展开分析,并给出一些有效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中职机械制造技术;人才培养
        当下我国已处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社会对于高素质的制造专业人才有了更大的需求。大家都知道,中职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是综合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场地,负责为社会输送综合型人才。为了达到国家进步与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中职机械制造技术这个专业务必要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学制度与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有效的提升教学具有的实效性,以便于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人才。
        一、以往中职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在工作期间难以适应岗位工作
        企业内部所包含的每个岗位都是有其相应的要求与标准的,每个岗位的任务、责任以及工作权限和实际指标有着不同的要求,但是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校园里难以接触到的,再加上以往的中职机械制造技术这一专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并不太注重对于学生展开岗位实践的培训,因此学生对于岗位的适应能力也就广泛较差。也正是因为这样,在学生走入到岗位接受各项任务时,经常会发生顾此失彼、毫无章法这些情况,还有部分学生即使已经适应了该岗位的要求,但其适应所需要的时间太长,这就造成学生逐步怀疑自己的能力。在很多不利因素的作用之下,学生很难对于企业产生归属感,极易有频繁跳槽的情况发生。
        (二)学生自身实践操作能力不足
        以往中职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都是借助学校实训中心来开展实训教学的。实训中心即使可以模拟企业所身处的岗位环境,但是模拟岗位环境和实际环境间难免会出现一些差异,每种机械零件在加工需求上都是不同的。学校在实训教学中的零件加工对于工厂实际来说比较简单,其精密度的要求也不高。学校为了学生的安全着想,机床的转速一般都比较低,机械加工生产也基本不会考虑到生产效率。因此工作任务对比来说较为简单,导致学生基本上加工不出质量较高的零件。但是在企业内部,包含的零件制造种类较为繁杂,每种零件的加工技术也存在一些差异,学生如果想适应相应岗位提出的要求,就务必要尽快的熟识每一种零件、以较高的效率完成加工,这对相关经验较为缺乏的学生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三)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较差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期间逐渐建立的独具特征的企业精神与非物资形态,其是唤醒企业员工岗位使命感,让其对于企业能够有归属感、责任感以及荣誉感。唯有学生足够认同自身企业文化,热爱本职工作,才可以进一步融入到企业这个大集体中,才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但是以往的中职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教学中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对于企业文化大的认同感,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比较散漫。在正式走入岗位之后,大部分学生很难适应企业内部较为严苛的工作岗位要求,极易对于工作岗位出现反感情绪,很难和别的同事良好沟通、相互协作,也就难以更好的融入到工作团队之中。
        三、中职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运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的措施
        中职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运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式的第一步就要改变学校和企业这两方的思想观念,让学校和企业都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培养人才期间所承担的主要任务。

其次,学校需要鼓励老师及时的改变教学方式,摆脱以老师作为教学主导的以往教学方式,将企业兼职教师融入教学计划,把企业生产工艺和企业文化融入课堂。最后,学校还要需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推动教师企业实践活动,真正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提升教师具有的综合素质,能够真正达到学徒制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要求。
        (一)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学校要充分调查研究与自己保持合作企业的规模、制度、企业文化、,挑选可以深度合作的企业,融入一些产教结合的项目,比如建造校中厂与厂中校、学生不同阶段进入企业实践等,进一步巩固校企合作的关系。其次,学校需要邀请高校专家、深入合作的企业管理人员、技术骨干,根据现代企业的需求来共同制定适应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具体情况对于学生自身的职业能力培养以及职业素质培养提出相应的需求,方便学生有着更加明确的发展规划,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进行长期的实践、不断的提升。
        (二)校企合作共同参加人才培养的过程
        首先,学校需要摆脱当下“学生入学、报道与编制班级”这些过程的限制,在学生入校之后对学生展开专业讲解与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的讲述,指引学生依据自己的喜好或是特长来给对应的合作企业签署现代学徒制的订单培养协议,之后再将协议作为依据对学生做相应的分班,同时展开针对性培养。其次,学校需要由合作企业的内部聘请一些专业过硬且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兼职教师,落实校企合作相关的制度,同时借助这样的方式来让企业参加到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共同执行学生的培养方案。
        (三)创建拥有弹性的学制与学分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需要应用与之相匹配完善的学分制与学制,应该保障在各个企业培养的学生都可以做好有关的课程,得到对应的学分。弹性的学分制与学制可以给学生给予更加充足的课余时间。学校需要激励学生借助课下时间参加到岗位工作中,增强师徒之间的技术交流,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岗位细节,从而更好的适应岗位工作做提出的要求。
        (四)校企共同制定全新的考核标准
        现代学徒制最终的教学目的就是要保障学校能够培养出与企业所需人才相符的实用型人才,校企两方都要参加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所以需要共同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掌控好学生培养的质量。在制定相关的考核标准时,学校和企业应该共同制定一个能够满足企业实际生产的学生考核标准,将高效的人才培养过程关,还有人才毕业的出师关,共同作为相应的参照,来检测学生是不是满足毕业的条件或是企业聘用这个双重标准。
        结束语: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不只需要给学生讲述理论和技能,还应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进行指导,应该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这样学生才可以变成企业和社会都认同的综合型人才。在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引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可以解决以往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做好双重教育的宣传以及校企合作培养规模的拓展。使得学校培养的人才可以达到企业所提出的要求,建立起多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腊苗,袁一如.机械制造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才智,2020(09):34.
        [2]郭沈亮.机械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现代盐化工,2019,46(06):131-132.
        [3]侯益波.机械制造技术国家示范专业建设中探索创新“现代学徒制”[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226-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