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实施问题探讨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期   作者:邱月庆
[导读]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是最重要同时也是基础的课程
        摘要: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是最重要同时也是基础的课程,美术教学的目的旨在为幼儿教育机构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型教育人才。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仍旧采取教师灌输式教学,幼儿被动接受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因此,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多元化的开发,可以有效提升幼儿学习质量,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
        将幼儿所掌握的美术知识转化为美术能力是美术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对幼儿的美术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就必须重视教师的选拔和培养,确保教师具有较高的美术教学水平。另外,在未来的学前教育专业应该重视训练专业幼儿的美术基本功,并使幼儿具备较高的水平的美术创作和鉴赏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使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当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学前教育艺术课程现状分析
        学前教育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学前美术课程的地位也隨之水涨船高,得到重视。现代艺术教育的内容表现形式也丰富多样,层出不穷。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而美术课程作为学前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学前教育美术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的内容较为陈旧
        目前,许多学校的学前教育教材仍然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学前教育的幼儿不仅局限于绘画的原始水平,他们用水彩、蜡笔画等绘画方法去创造联系。一幅画的内容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固定的场景,他们已经开始尝试把自己的想法,通过绘画展示出来。
2.教学的方式陈旧
        目前,有许多美术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重视教学简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严重忽视了其他学科和艺术课程之间的联系。作为艺术教育中的美术课程,仅仅会画一些简笔画,是远远不够的。美术需要发挥的是想象力和创造力,仅仅通过陈旧的教学方式来教学,在当今社会是行不通的。
3.缺少足够的实践时间
        实践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更为明显。然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是缺乏足够的实践。一周两次技能课,很难培养扎实的专业技能。
目前,在学前教育艺术课堂中,缺乏系统的教学大纲和详细的教学计划。没有详细地计划学习目标或者每个年级的幼儿应达到什么水平。艺术科学的教学活动只有按照教师的个人喜好进行,缺乏在实践中寻找艺术灵感的机会。
二、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优化策略
(一)美术教学内容进行多元化创设
        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实践中,教材内容是最主要的教学依托,但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教材的内容多偏重于基础理论,缺乏一定的新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因此,为了有效提升幼儿美术素养,教师应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多元化的创设,以此来弥补教材内容方面的单一。教师在授课中,应注重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幼儿进行教学引导,利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美术教学,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注意重点突出素描色彩技术的教学理念,并且还应引导幼儿将这一理念有效转变为实际,让幼儿对素描进行实际创作。同时,还应教授幼儿进行基础的幼儿简笔画和美术字体等方面的美术知识。另外,在幼儿创意手工制作方面,教师也应引导幼儿使用彩泥、吹塑纸等物品进行创意美术的学习。这种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将来走上幼教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引导幼儿将简笔画、彩泥、吹塑纸等原料进行有机结合,比如在幼儿创作一幅简笔画小房子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房子上空用彩泥捏成白色云朵贴在房子上,也可以利用彩泥捏出花草树木的形状,粘贴在房子周围,利用吹塑纸检出门窗的形状,贴在房子上。这种将多种美术形式进行有机整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幼儿的美术核心素养。
(二)美术教学方法进行多元化创新
        学前教育专业院校的设立,旨在专业性的为幼教机构培养全面发展的幼教专业人才,在这一过程中,美术教学能力又是幼儿所必须具备的最基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技能。但就目前的形式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法略显陈旧,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教学的比例占有较大比重,但其教学方法过于固化,教学内容也偏重于专业的理论知识,再加上部分学校对美术教学不够重视,对美术课的课时分配相对较少,这也是幼儿美术学习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美术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注意对其进行多元化的创设,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学习主体性,并且也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探究性。教师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场景,这样更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也可以展开美术手工创作活动,这是开发幼儿动手能力最简便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例如,可以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充分利用一切可以理解利用的自然资源,为幼儿创设实践美术学习的环境,更容易调动幼儿学习美术的热情。如,通过到公园对植物和动物的描绘、用纸和笔对马路上过往车辆的描述。除此之外,还可培养幼儿创作自然化,如,泥土画、沙地画等,也提升了幼儿的分析思考能力,这种多元化的美术课程对幼儿的成长大有裨益。
(三)美术教学场所进行多元化开发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对美术的兴趣点也存在着一定差异,同时教师对幼儿的了解也不够完全深入透彻。因此,要想提升幼儿学习能力,首先应从美术教学的多元化入手,而美术教学场所又是美术教学的最基本阵地,美术教学场所的多元化开发可以对教学资源的不足进行有效弥补。美术教学的主要场所是课堂,而课外教学场所是对课堂教学的积极补充,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室外进行美术课程的学习,在大自然中利用花草树木进行美术动手实践。
例如,小组绘画比赛,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将每组幼儿安排学校的不同角落,让幼儿对自己所处在的环境进行描画,在此期间幼儿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会彼此交流自己的想法。这种多元化教学场所的开发利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创造能力,并且走入大自然中进行教学还陶冶了幼儿的审美情操。
(四)美术教学评价进行多元化展开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审美能力对幼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审美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幼儿对美术的学习效果。审美能力不仅仅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同时也包括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感受能力,并且要将这一审美能力与自身的情感进行有机融合,同时将其运用到美术学习实践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幼儿对各类事物进行观察,并且学会从中找到美,从而达到提升美术核心素养的目的。这就凸显出美术教学评价的作用,毕竟对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成果检验只有对其进行评价这一种较为合理的模式。也就是说,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多元化教学中,利用多元化的评价对幼儿的学习能力做出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与以往相比有了更多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现代幼儿园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进行充分的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在未来更好的胜任幼儿园的教学岗位。
参考文献:
[1]郭晶晶,段伟红.高校学前教育美术专业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校园(上旬),2016(10):118.
[2]邹琳媛.学前教育美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校园(中旬),2016(10):168.
[3]刘虹,贾梅.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3(20):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