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现代化发展背景下,社会各界人士对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天分,另一方面更是学生迈向综合发展方向的关键。为了能够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教师就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合理的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身体乐器的应用价值,从实际教学现状下出发,提前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推动整个音乐教学工作顺利完成。
关键词:小学音乐;身体乐器;应用
引言: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往往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乐器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在比较单一的教学模式下,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当前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合理的应用身体乐器,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环境当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更为学生接下来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1.身体乐器的优点简析
基于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当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对身体乐器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关注,在长期以来的运用中可以发现,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身体乐器,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计成本。所谓的身体乐器,作为个体身上不可缺少的部分,自然要比音乐教学中使用的任何实质性的乐器价格要低,最关键的是,学生能够随时的应用,体现出较低成本的同时,也有着极高的方便性能;第二,亲切自我。奥尔夫曾在他的音乐教学原则中提出过充分运用人体各部分可能发出的声音与演奏的理论,并冠以“人体乐器”的美称。著名音乐界学者曾经指出,小学音乐教学中,最好的教学武器就是个体的身体结构,身体作为自由的部分,更能够体现出接近性,利于个体灵活运用。
2.小学音乐教学中身体乐器的应用建议分析
2.1利用嘴巴提升学生的节奏感
嘴巴作为人体声音发出的核心部分,为了能够对音乐进行表达,那么可以借助嘴巴部位进行,从中也就体现出嘴巴表达乐器的重要性。在实际音乐教育环节当中,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对嘴巴发声部分提高重视,通过嘴巴进行演奏,保证学生达到极高的演奏水平。同时,从舌头部位下来讲,将其做上下摆动动作,此时舌头一卷还会出现震动的声音,这些都是教师音乐教学中可以掌握的身体乐器使用要领。比如,在教师进行A、E、I发声练习过程中,平时这几个发音就必须要求学生将嘴巴张大,保证声音达到极度的饱满,伴随着嘴巴震动发音当中,能够体会到发音所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更能够保证学生对音乐知识有全新的认识。
2.2利用身体部位进行节奏培养
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而言,不管是身心还是智力等都未发育完全,鉴于难以理解的音乐知识,如果教师单纯进行内容讲解,那么必然不利于学生的深入掌握。此时教师则可以借助身体手部部位[1],为学生分析音乐教材内容,而学生看到教师的手部动作,相应的就会做出反应,主动加入到教师拍手过程中,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身体部位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手部位的灵活运用。
教师在播放一些音乐片段时,可以做出叉腰或者是拍手等的简单动作,通过身体运动带动学生的节奏感,随后学生学着教师的动作一同进行,不知不觉融入到教师的运动当中,通过节奏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高效教学效率基础上,达到极高的教学目标。比如,在教师进行《加伏特舞曲》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手部部位,作上下左右等的连续运动,随着自身拍手地进行,保证身体随之舞动。这种活跃的教学环境,更能够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氛围当中,最关键的是,学生还能够通过身体运动感受到音乐的节拍,在融合了理论理解与身体运动的教学工作之上,一方面能够保证学生对音乐内容更加全面的掌握,另一方面更能够保证学生的音乐素养不断的提高。总之,鉴于音乐作品当中呈现的起伏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叉腰以及拍手运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第二,身体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脚的部位,对音乐内容进行演奏。通过实际调查发现[2],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多数教师往往忽略了脚部位运用的重要性,像一些轻快的音乐作品,教师通过脚的运用,呈现给学生比较轻快的舞步,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同时,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音乐内涵的同时,跟随着音乐进行舞动,达到身体锻炼以及音乐素养提高的目标。
2.3协调身体进行音乐学习
学生的身体本身就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在教师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则可以引导学生跟随音乐扭动身体,全面融合手、脚以及嘴巴等多个部分。差异性的环境当中,会促使学生身体产生不同的变化,教师可以结合该点现状,引导学生能够自如的扭动身体,实现学生全身心参与课堂教学的效果。比如,在日常音乐教学环节当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扭动身体,做到对音乐节奏有效掌握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提前围绕教材内容设置简单的扭动动作,可以是前后也可以是上下等方向,就是希望学生在扭动中能够找到音乐节奏,获取到极大的灵感,进而达到身心上的放松,在潜移默化当中实现音乐素养提升的效果[3]。
结论:
简而言之,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希望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积极性,站在主人翁视角下,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环境当中。尤其是小学音乐课程的教育工作,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那么在实际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就必须合理的应用身体乐器,利用嘴巴以及其他身体部位等,为学生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加强学生节奏感的培养,确保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施敏.小学音乐教学中身体乐器的应用分析[J].黄河之声,2019,04:83-84.
[2]田春生.论“人身乐器”的构造及功能[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20,05:228.
[3]周佩佩.浅谈新课程下如何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J].才智,2019,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