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下,小组合作学习受到很多老师的关注。课堂上,老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活动,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这样才能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富实效,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生 合作学习 培养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所谓合作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教学之中,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非常关注的一种教学模式,现在本人把自己教学中的感触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二、如何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1.合作复习单词。
作为英语老师,大家都知道,单词是学生学习中最大的困难,好多学生记住了忘了。这就要求老师要让学生及时地复习单词,而通常老师的做法是让学生利用一节课或半节课自己去读写,这样花费的时间既多,效率还不够高,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觉得太辛苦了,越学越没劲,如果老师在复习单词时有效利用小组合作方式,那效果就不一样了。
在复习与巩固词汇时,老师可把学生分成2人或3人小组,在每个学生的背上粘贴1-2个单词,然后让学生互相不断地给对方一些提示,使对方猜出背上的词。例如:学生A背上的词是“hospital” ,学生B就在大脑中寻找恰当的信息来指示对方。B可能会说:“This is a place. The doctor and nurses work there”或“If you are ill, you must go there and see a doctor”。B不断地提供信息,学生A听到这些信息后,大脑里飞快地闪现出与此相关的词,直到最后猜出。学生A猜出自己背上的词后,再提示B去猜背上的词。这样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捕捉信息,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听说能力。
2.合作阅读课文。
常见的阅读教学,老师一般让学生从头到尾,看完整篇文章,看完后回答几个问题或做几道阅读理解题,学生主要是读,很少开口说英语。时间长了,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但如果进行小组合作,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老师在学生阅读前,把学生分成两人一个小组,例如AB一组,CD一组。A阅读上半篇文章,B阅读下半篇文章,C阅读上半篇文章,D阅读下半篇文章。待他们读完后老师给每人设置一些情景问题。A手上的情景问题是关于B所读的内容,而B手上的情景问题是关于A所读的内容。然后互问对方并做记录。之后,小组成员重新组合,AD一组,BC一组。A把从B处得的信息告诉D,D把从C处得到的信息告诉A,并与自己的信息比较,如果信息不一致,再找出问题的所在。最后老师也可以叫一组学生起来示范,并公布正确答案。这样ABCD都知道了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也训练了听说。
3.合作学习语法。
语法教学是绝大多数老师头疼的问题,学多了各种语法混淆不清。在教学中,老师把一些笔头练习改为口头练习,把远离学生的、抽象的,教学信息换成学生熟悉的、具体的实际生活信息,效果会好的多。
如学生在学习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时,老师不要给学生现成的句子,更不要给他们一张张的练习题死板地、机械地操练,而是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对话,AB一组,CD一组,对话内容自己确定。例如:星期一时A问B:How are you? “What hare you done to d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B可能回答:“l’m not well to day I have seen a doctor”.“It’s sunny”。星期二时,老师重新分组,AC一组,BD一组,AC互相转述BD对话,BD转述AC对话。例如A向C转述B对话:“He told me he was not well, but he had seen the doctor”.“He told me it is was sunny”.
总之,老师在讲授语法时,不应太死板、抽象,而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恰当、灵活地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生既学到了语法,又训练了听说。
4.合作改正试卷。
每次单元测验后,老师会评讲试卷,找出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但是总有一小部分学生不能找到自己出错的原因所在,或者他们根本不懂。老师不可能在40分钟内为学生个别讲解每一道题目,可以让学生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较差的学生组成两人学习小组,由成绩好的学生负担检查成绩较差的试卷并帮助改正;中等成绩的两个学生组成两人学习小组,相互研究、学习和改正试卷上的错误,这样能营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氛围建立对话式、互动型的教学形式。
三、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学生不愿合作,不善合作等问题。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合作意识。
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而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比较缺乏合作意识。老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激励性评价手段,如评选“好伙伴”、“小专家”奖,赠送“友情树”贴画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要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不是孤军奋战可以成功的,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有赖于与他人的不断交际。要让学生发现合作的必要性,从而增强合作意识,主动在小组活动中尽力发挥自身的才干。
2.学会尊重合作伙伴。
对合作伙伴的尊重一方面体现在善于倾听同伴的表述。例如在信息差的任务中,一方持有信息,另一方通过发问了解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互相询问,传递信息,合作完成任务。学生要耐心倾听对方,可以有礼貌地提醒对方语言上的错误,并作出相应的回应;而不是在小组中争着表达,忽略他人的存在,影响到整个任务的进程。
3.学会竞争合作。
组内合作、组际竞争是合作学习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在英语教学中,老师要找准切入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老师要引导学生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使他们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不但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而且可以解决很多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新课标要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必备的品格,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和合作学习方式,在任务中学会合作,亲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对话中获得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进一步探讨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十分必要,它将使课堂任务活动所构成的多维度网络更严密有序,课堂资源更有效整合,希望之火将在交流合作中萌生、集聚、升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