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纵观我国历史发展过程可以发现,音乐在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列宁曾经说过,音乐是教育人民的主要工具,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新课程改革逐渐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要培养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音乐是小学阶段主要科目之一,在整个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改进,教师除了让学生唱唱歌,还要通过音乐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文化课的知识,实现音乐课与其他科目的有机结合。因此,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出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促进文化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教学;文化课;促进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音乐课堂上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具体的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音乐课程承担的责任也更大,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还要建立起音乐和其他文化科目的联系,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合适的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科目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实现音乐教学的创新,更好地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把学生培养成为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人才[1]。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音乐教育对文化课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当前小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充分意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导致音乐教学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影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具体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只是按着自己的喜好制定教学计划,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由于小学生承担着学习其他文化课的任务,有的音乐教师就只要求学习简单的知识,学习深度不足,导致低效的课堂效率[2]。
(二)音乐课与文化课的联系过少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建立音乐科目与文化科目的联系性,通过音乐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保证每个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之中,充分发挥出音乐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科目[3]。但是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只要求学生唱几首简单的歌曲,课堂氛围枯燥乏味,没有建立起与文化课程的联系,导致音乐教学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还会导致教学效果的降低。
二、小学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学对文化课的积极作用
(一)音乐对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
语文是小学阶段主要的文化课之一,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生学好语文知识不但可以促进个人成绩的提升,还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对于小学生来说,想要学好语文,取得好成绩,需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作为基础,但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接触到的知识量也不多,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按着语文教材进行讲解,不但不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还会导致教学效果的降低[4]。音乐教学可以缓解这个问题,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描述美景的歌曲,其中不乏一些优美的句子,这些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式都是宝贵的材料,非常值得学生借鉴和学习。因此,音乐教师开展教学的时候,遇到优美的写景句子,要让学生记在笔记本上,帮助积累语文素材。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为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写作水平。
例如,学习“长江之歌”的时候,其中“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几句歌词,作者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长江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这几句话积累下来,作为语文学习的素材,同时学生也可以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提升作文质量。还有,学习音乐剧“东郭先生与狼”还可以教会学生要善良、更要懂得明辨是非的道理。
(二)音乐对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
众所周知,英语也是小学阶段主要的学习科目之一,作为全球通用语言,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生学好英语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英语是一门语言,更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词汇和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英语说出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但受到客观条件和学生主观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单词和语法的学习,不喜欢交际,这样不但不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还会阻碍学生的进步。音乐教学可以缓解这个问题,小学音乐课堂上,学生要做的就是张开嘴,把歌唱出来,音乐教学能够激发出学生说与唱的积极性,这无疑会给英语口语教学提供帮助,促进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演唱,鼓励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进来,尤其是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学生来说,教师更要提高其课堂参与度,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说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参与口语教学的积极性,促进英语口语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音乐对科学教学的积极作用
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的涉及到科学方面的知识,例如“山谷回音”这首曲子,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唱歌,还要向学生介绍山谷产生回音的原理。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开展科学教学。
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学习科目之一,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和具体的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结合文化课程,激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保证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作品所描述的意境之中,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内涵,充分发挥出音乐教学对文化课的积极作用,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文化科目,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全燕.全感官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与相关文化课例的研究[J].名家名作,2018,(7):51.
[2]司凤华.小学各族民歌演唱韵味教学研究[J].小学时代(奥妙),2018,(3):63.
[3]李佳.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策略初探[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6):224.
[4]杨静.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小学时代(奥妙),2020,(5):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