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期   作者:周小翠
[导读] 高职院校是教育系统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摘要:高职院校是教育系统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能够为社会输送大量的高质量人才。随着人民思想水平的逐渐提高,民众不断提高对高职教育工作的要求,高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高职学校要加强对自身教学工作的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为高职学校的学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快速发展。高职学校计算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积极使用“任务驱动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保证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设置的任务完成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进而促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高职;计算机教学;运用方式
        引言: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的发展均在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因此,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正在发展变化,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以此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高职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提高“任务驱动法”的使用效率,就要明确其优势,强化对学生主体作用,保证学生可以在“任务驱动法”中积极参与课堂工作,进而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整体水平,保证学生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促进学生的快速发展。
一、“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工作中的优势
(一)容易完成教学目标,建立有效率的计算机课堂
        高职计算机教师在使用“任务驱动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明确其使用优势,充分利用其优势,以此提高计算机教学工作的效率,快速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使得学生可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任务驱动法”使用中,教师的教学目标较为明确,学生也可以全面认识到自身在课堂教学工作中的任务,保证教师及学生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保证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工作快速完成教学目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在“任务驱动法”教学法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任务的方式加强对重点及难点知识的教学,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使用“任务驱动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充分使用学生的好胜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快速掌握相关知识,确保学生可以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使其快速发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使得学生产生一定的压迫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以此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工作中与教师的配合。
(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实践能力
        “任务驱动法”教学法在使用中,教师会根据教材内容及学校需求设置一定的教学任务,确保学生在考核工作中可以积极使用相关的知识。另外,计算机课堂中使用“任务驱动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保证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以此不断的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实践,确保学生可以灵活使用相关知识。
二、以教师为主导, 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条件
(一)提出学习任务, 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教学改革工作的影响,高职学校计算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到教学课堂中,以此学生在课堂参与过程中可以提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教师在以教材内容设置任务时,应采纳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加强对学生的沟通及交流,确保教学任务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与教师的配合,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成绩。
(二)创设学习情境, 积极引导探究
        高职学校学生相对于本科生而言,其自身不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无法全面理解相关知识,因此,计算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创立一定的学习情境,确保学生在情境中了解教学任务的目标及任务的具体内容,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保证学生可以积极的探究相关知识,以此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启发学生思维, 进行认知建构
        在素质教育条件下,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在教学工作中逐渐使得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方式,保证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在使用“任务驱动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任务目标的设定引导学生的思路,并且积极改变教师一味讲解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保证学生在“任务驱动法”教学法下,可以加强对相关知识的思考,进而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认知。
(四)点拨评析结果, 完善认知结构
        教师应明确自身在教学工作中的引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置一定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相关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构建自身的认知结构,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库。另外,在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应对其进行点拨,对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保证学生可以在教师引导下加强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实现计算机教学实践
(一)更新教学理念
        高职计算机教师在教学改革教学环境下,应积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对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产生正面的影响。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使用“任务驱动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工作的主动性。另外,高职学校计算机教室要加强对社会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分析,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确保教师可以通过更新教学理念的方式提高“任务驱动法”使用效率,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影响。


(二)布置学生上机“任务”
        上机实践是高职计算机课堂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可以实现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的实践,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程度,因此,布置学生上机“任务”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明确各个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别,全面掌握班级内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相关任务,提高任务设置工作科学性。并且任务设置要注重强调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及难点知识点,保证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可以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例如,在Excel知识点教学中,函数是其重点,并且其可以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问题奠定基础,教师应围绕着函数知识设置相关任务,确保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函数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
        教师在设置任务时应加强对学生的交流,确保学生可以充分掌握任务的具体内容,保证学生可以全面理解任务要求。在设置完相关任务后,教师应空余时间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讨论,并对根据任务内容提出疑问,根据其疑问进行上机操作,使得学生在上机操作中解决相关问题,保证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具备一定的思路,学习使用计算机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如果学生在实践操作后仍旧存在疑问,教师应通过操作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解决相关问题,保证学生可以全面理解相关知识。
(四)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还要在教学工作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对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提高学生对自身实践能力及思考能力的认识,保证学生可以加强对自身的学习能力的反思,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要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机知识中蕴含的规律,保证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形成自身特有的学习方式。
四、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适度应用任务驱动法
        虽然“任务驱动法”可以通过任务设置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但是频繁的使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会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较大的压力,导致学生逐渐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使得学生丧失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适度的使用“任务驱动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尽量使用其学习实践知识,以此提高学生对重点及难点知识的掌握,保证此教育方式在提高学生计算机能力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正确处理任务驱动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
        在高职计算机科学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使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还会使用其他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因此,在“任务驱动法”使用中,教师要合理的处理其与其他教学方式的关系,确保不同的教学方式相互融合,以此提高高职计算机教学工作的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合理设置教学任务
        “任务驱动法”的使用重点是教学任务的设置,因此,教师要提高任务设置工作的合理性,保证相关教学方式的使用效率,使其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充分了解教材中的内容,并根据“任务驱动法”的使用,合理的调节教学顺序,保证“任务驱动法”可以正常使用。另外,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理解,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的设置教学任务。
(四)任务教学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在“任务驱动法”教学方式中,教师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使用,降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难度,保证学生可以在“任务驱动法”中,明确自身学习目标,加强对任务具体内容的理解,保证学生可以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完成相关任务。例如,教师可以在“任务驱动法”过程中加强对多媒体技术及微课教学方式的利用,以此调动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动性。
结论:高职学校计算机教师在使用“任务驱动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且这种模式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工作,在课堂工作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在“任务驱动法”使用中要提出学习任务,为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创立一定的情景,进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教师在使用“任务驱动法”对自身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时,要积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提高对学生主导地位的认识,根据社会要求及学生学习需求合理设置教学任务,教师要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快速完成相关任务。另外,在任务结束后,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学习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改善,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懋.关于高职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运用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07)
[2] 马香萍. “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6(10)
[3] 张旭.试论高职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J]. 科技风. 2018(09)
[4] 刘春芝. “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 煤炭高等教育. 2007(01)
[5] 李红艳.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网络财富. 2010(05)
[6] 董启贵,潘道华.高职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J]. 中国新通信. 2018(05)
[7] 陈万仙.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13)
[8] 刘宁.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8(01)
作者简介:周小翠(1991.9.14),女,汉族,籍贯:四川资阳人,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助教),学士学位,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