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人以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本中插图的隐性资源挖掘和有效利用为例,结合平常教学的实践和积累,围绕关注插图隐性资源的原因,例举挖掘和有效利用隐性资源的典型,以及用好这种教学方式的感悟三个方面展开,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以后在坚持这种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
关键词:插图 隐性资源 挖掘 利用
一、关注九年级课本插图隐性资源的原因:
所谓插图的隐性资源,就是那些不能一目了然印证教材内容,是文字内容的重要补充和知识的延伸,需要挖掘提升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学资源。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课本是新课改的第一版,教材变化的一大亮点是融入了大量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的插图,其中有很多插图的隐性资源可以挖掘利用,成为学生生成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良好平台。①因为心理学家的实践证明,各种感官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但是视觉可占83%。从记忆效果看,单靠听觉获得的知识,3小时后能记得60%,3天后记住15%。单靠视觉获得的知识,3小时后能记得90%,3天后记住75%。可见,如果视觉和听觉并用,定能达到最高效率,插图隐性信息恰好弥补了课堂教学中重听觉轻视觉的不足,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教材厚度的限制,文字依然是教材的主角,在平常教学中“重文轻图”,把主要时间花在课本文字的解读上,对图片熟视无睹,用也只是蜻蜓点水的带过,没有把插图放在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去挖掘而成为教学的“盲点”。还有九年级教材的内容是20世界初到20世纪中叶的世界和中国,我们的学生大多出生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对于这段历史还是比较陌生的。教材以书面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历史的进程,简练但难免抽象。初中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历史知识薄弱,对插图的隐性知识的感悟也很难深刻。 “论从史出”,历史讲求证据,图片是很好的证据。
二、挖掘和利用九年级课本中插图隐性资源举例
鉴于上述原因,我在本学期中特别注重插图隐性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本文就我平常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积累,列举一些挖掘和有效利用图片中隐性资源的例子,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例1、比较图1-1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和图1-2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师:说说两张图有哪些变化吗?
生:爱尔兰从英国中独立出来。
师:大家能说说原因吗?
生:英国在一战中实力削弱了
师:这说明了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附属国之间有矛盾,趁宗主国削弱之机独立。
师:随着英国的削弱,哪个国家在一战中实力大增?
生:美国。
师:一战后的国际组织国联由哪些国家操纵?哪个国家会不满?
生:英法操纵,美国不满。
师:美国在凡尔赛体系后有召开华盛顿会议,弥补自己在凡尔赛体系中的不满,这反映了哪类国家间的矛盾呢?
生: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重重。
师:欧洲哪个国家的版图变化最大?原因何在?
生:德国,因为是战败国
师:假如你的德国民众,你会憎恨哪些国家呢?
生:英法等战胜国。
师:是的,这反映了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矛盾很大。
师:欧洲还有一个国家的国名发生了变化,是哪个国家吗?走上什么道路?
生:苏联,社会主义道路。
师:这会引起哪些国家的不满?反映了什么矛盾
生: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满,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师:凡尔赛体系内部矛盾重重,只能使欧洲获得暂时的稳定,同时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效果:许多历史特征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比较而认知的,所以,比较和鉴别在教学中被大量采用。而教材中的许多插图恰好为历史比较法的实践运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利用插图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事物的内在特征及其本质区别。
例2、图1-21法国在越南修建的滇越铁路。
师:大家看图中的铁路桥有什么特点
生:高,位于两山之间,跨度大,无桥柱,像个“人”字等。
师:图中波渡箐的一座人字桥,架于两山石壁间,并无桥柱,距涧底90米,两端接山洞,长65米,当时旋架旋塌,花了一年多时间才告完成。
师补充:滇越铁路经过的地方多为人烟稀少的地区,其间高山河流不断,工程异常艰难,468公里的铁路须设3628道桥梁、涵洞及山洞,技术要求高,因为工程复杂工作量大,法国人共投资1.5亿余法郎,修筑费用比京汉、津浦铁路费用高得多。滇越铁路的开通带来了沿线地区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沿线地区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当时越南和中国能建造这样的铁路吗?。对此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不能,外国的殖民侵略带来了近代技术和创业精神,值得肯定。
师:法国花这么大的代价修建铁路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生:为了掠夺铁路沿线的资源、劳动力,抢占市场等。
师:看来大家都能一分为二地来看帝国主义列强对落后国家的殖民侵略了,很好。路修到哪里就意味着侵略扩张到了哪里。该公路的修建过程中法国从云南及邻近各省招募了二三十万工人,由于工程的艰险和法国铁路公司的非人待遇,工人“到工后死于烟瘴者,不知凡几。加以克扣工资、无钱觅食,逃亡饿毙者,实不能以数计”。法国为了抢夺越南和中国进行了一场战争,史称“中法战争”。
效果: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起到“以图代文,无文之史”的作用。此处让学生在结合图片信息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对帝国主义列强殖民扩张对殖民地的双重影响,特别是其中的客观积极的影响能很好的落实。
三、挖掘和利用课本插图的感悟和启发
运用插图开展教学,在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热情、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拉近学生和历史与社会的距离,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在今后的教学中,深入探讨利用插图培养学科能力的实现形式,无疑将为提高教学水平开辟一方新的天地。以图领文,开辟教学的新途径。授生以渔,培养学生阅读插图的能力,学会识图和阅读文字相结合,为挖掘隐性知识打好基础,培养学生读图的习惯和兴趣,对于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放手,对于教材中些插图文字说明比较抽象或者没有文字说明,学生阅读困难,再由教师加以讲解和文字辅助来一起解决。我将坚持这一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运用,以期有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①出自《记忆法研究?》
②出自南宋史学家郑樵《通志图谱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