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古以来我国对思想品德都非常的看重,品德高尚的人士一直都深受大家的敬仰,道德与法治是传统教育延续至今都开设的一门学科。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育相比较小学而言,更为重要,因为此时的学生已经具有是非观,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中,时时刻刻都应该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道德观念。然而随着现在的教学方式的逐渐改进和发展,更多的基础课程不断的进入教学课程中,并且在观念上更加注重于学习的成绩而忽略素质教育。这就导致初中的教育中素质教育、德育的的欠缺就慢慢的暴露了出来。本文通过对初中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科学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提高素质教育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科学探究;教学模式
1 探究式教学的概念
1.1 探究式教学一直被众多的教育界的学者认为是一种比较完善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区别于传统的应试教育,不死板,且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而且和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国情都非常吻合。探究式教学的课堂气氛更加自由,并且倡导老师能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能够和学生像朋友一样,引导学生一起学习知识。探究式教育其实就是开发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够学会探究着主动去学习解决问题。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要尝试多使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自己领悟学习方法,安排学习计划,并且熟练的掌握教学内容,还能够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的分析和讨论,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1.2 探究式教学的起源
1.2.1 发展起源
探究式教学最先是由心理学家杜威提出来的,他在研究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心理作用中发现,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习讲解,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导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是主要地位,无法很好的进入学习的状态。他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跟着教师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自主的进行学习,并且通过自己对于学习的积累,寻找新的解题方法,锻炼思维能力。
1.2.2 探究式教学进入我国的现状
探究式教学是七十年代的时候才正式进入中国,被中国的教育家所关注。著名的教育学家左秀兰教师通过对我国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分析,以及现有的教学现状和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小学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始进行探究式教学,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后来其他的教学者通过尝试将探究式教学用在其他的课程教学中,发现也都产生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因此探究式教学正式进入中国教育行业。
目前我国的探究式教育总共分为五个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假设论证-寻求解决方案-总结。
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探究式教学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新课程标准中表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产生的作用是引导作用,要带领学生激发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总结教学方法,主动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论证,最终找到解决方案和答案。探究式的思想教学课程中,通过和同学一起进行讨论,能够更有助于增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的兴趣。
人教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激发学生们对道德与法治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现有的社会热点,鼓励学生能够根据实事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交流沟通中,找到问题的要点,并且得出解决方法,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开放性论题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学生能够集思广益,踊跃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沟通,从而让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活动能够得到落实,展现探究式教学灵活、自由的特点。
3 探究式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特点
3.1 真实性
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是希望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学习,自己探索事物的真相,进入的是一个相对较为真实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具有主动性,能够亲自体验相关的事物,根据自己的探究结合实际能够真正理解教材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实践能够真正学习解决问题,并且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协作性
团结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但是近几年因为应试教育的盛行,导致学生们一个个更加自我和自私,不会团结合作,没有团队精神,无法很好的合作完成任务。探究式教学通过让学生们对问题的沟通探讨,能够学会以小组的形式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充分的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可以促进学生之间感情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3.3 自主性
探究式教学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自主性,道德与法治很多内容是非常理论化的东西,通过引入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们自主发挥,在探究、体验、反思与分享中展开思维和情感的过程,涵养品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
4 结论
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中通过探究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并且通过讨论拓展学生的知识,学会自我分析,自我探究,并且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让他们在亲身体验的活动课程中,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获得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让思品课堂安静下来——谈道德与法治公开课中的误区及其对策[J]. 武燕.??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2)
[2]浅谈多媒体与初中思品课程的有效整合[J]. 韩悦娟.??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3)
[3]浅析初中思品课中的“体验分享式”教学[J]. 苗艳忠,赵越.??商.?20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