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文言文体验式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期   作者:武良奎
[导读]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教学,会感到陌生而又好奇
        摘  要: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教学,会感到陌生而又好奇,同时也对文言文有一种陈旧的看法,枯燥、难懂。鉴于七年级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认知,探索出文言文体验式教学创新策略,即情境再现,深入文本;熟读诵背,品悟文意;情境再现,深入文本;推人及己,推陈出新。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开展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文言文  体验  情境  诵读

        文言文,作为中国五千年文明传承的载体,其语言性、文学性、人文性在语文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不言而喻,文言文素养也就成了语文核心素养框架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文言文,不管是对古老文明的解读和传承,还是对传统文化的吸引和应用,还是为在中考或高考中取得高分,都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除了小学时学了一点唐诗宋词外,对文言文还是非常陌生的。况且除诗词优美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外,其它文体基本都语句拗口,生涩难懂。于是大多数学生刚刚接触到文言文就丧失了学习兴趣。
        传统的文言文课堂教学基本按照“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多样读文——逐句翻译——归纳总结——练习巩固”模式进行,教师的重点工作是把文章翻译成学生能懂易理解的即可。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知道文中字词所谓何意,文章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思想,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可能作用寥寥。
        如何上好七年级文言文课呢?笔者经过总结,认为“文言文体验式教学”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原因有三:一是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知识内化,使学生更好地主动获取知识;二是体验式教学的情境创设,让学生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用古人的视角去理解文本、体验情感、领悟思想,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三是体验式教学注重原味阅读,保留了古典文学的语言艺术美,给学生更好的阅读体验;四是体验式教学注重实践应用,把内化的知识和情感通过仿古的方式表达出来,以达到触类旁通、推陈出新之效。
        一、情境再现,深入文本
        情境再现主要是通过语言、音乐、图像、视频、虚拟场景等多种手段创设,把作者写作时的时代背景、人文环境和作者创作时的心境、表情、动作等还原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冲动,进而走近古人,感受古人,引发情感的共鸣。
        如教学《陈太丘与友期行》时,组织学生扮演文中角色,模拟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通过对话,理解人物语言,体验人物情绪,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加深对文章理解的同时,得以品德教育;再如教学《木兰诗》中木兰替父奔赴战场时,我们首先可以通过视频和音效创设一个古代战场的情境,黄河滔滔、朔风猎猎、战马嘶鸣、号角连天、刀光剑影的厮杀场面让学生顿感身临其境。此时再引导学生用低沉的声音朗读,沉浸其中,必然会有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二、熟读诵背,品悟文意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观书先须熟读,时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孔子在教学时也要求学生先背诵《诗经》,然后解析。古人学古文尚且如此,现代人学古文更应效仿。学习文言文,先从诵读做起,读出节奏韵律,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情感内涵,直到读到倒背如流。此时自会理解文句、通晓文理,感悟文意。
        教学时,老师可先予以朗读示范,明确速度、节奏、轻重、字音、语气等,千万不要让学生乱读一气。七年级学生缺乏文言文朗读方法,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自己去读,读成坏习惯,以后就不好纠正了。待学生读得基本流畅了,可以让学生结合注释去理解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继续朗读,直至熟读成诵。这时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已十有八九了。
        三、重点解释,触类旁通
        初学文言文,需注重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后期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所以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还是得给学生讲清实词、虚词、句式的。老师可结合现代文的词意、语法,重点讲特殊词语、特殊句式,而不是面面俱到、逐字逐句地讲。如果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老师可先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的同类词、句,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理解,然后通过讨论形成确定的结果。这种方式可使学生把独立的篇章联系起来,总结形成学习文言文通用的方法,真正意义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推人及己,推陈出新
        古人和现代人不只是语言上有差异,在思想、行为等方面也是有差异的。要想深入理解文言文,就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古人的环境中,古人的立场上去理解,他为什么这样想?为什么这样做?换作是我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近古人,与古人对话;才能更好的品味文章,理解文章;才能把文言文的知识、情感、事理转化成学生自身的体验,进而内化于心。
        在此基础上,还要试着引导学生用文言文写作,可以写一句话或一段话,甚至可以扩写、改写、仿写。实在不行,可以让学生用白话文写。如学完诸葛亮的《诫子书》后,可让学生回忆父母亲对他的教诲,组织语句写出来。学完蒲松龄的《狼》,让学生写篇《猫》或者《狗》也是可以的。
        文言文体验式教学在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精彩的语言、奇特的构思、过人的思想、动人的真情等多方面的体验,走近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触摸文本深处涌动的情感,感悟文本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当然这种体验式阅读还需考虑教师文言文素养、课堂驾驭能力和学生年龄特点、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是需要我们在应用中不断思考、调整和完善的。
       
        参考文献:
        [1]杨四耕.体验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王贝.高中文言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探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3]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