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兴趣培养刍议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期   作者:热沙来提·阿不都
[导读]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集知识性与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课程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集知识性与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课程,它较大的特点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内容更新太快。在这个全面信息化的时代,要想在课堂上教完所有信息技术知识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信息技术课程该教给学生什么呢?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教给他们独立探求、索取知识的方法。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融入到教学事业中,使得小学教学水平迎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可以通过由浅至深的方式展开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保证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加饱满,为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兴趣培养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催化剂,是实现学生自主、积极学习的强大情感基础。兴趣是成功教学的先导和前提。以往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往往是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枯燥的教学内容及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学生对这门学科失去兴趣,因而探究培养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以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工作经验为依据,针对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行阐述,以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游戏激趣,培养学习兴趣
电脑游戏对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它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刺激性和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神经细胞,让学生爱不释手。在小学阶段初次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可以利用电脑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当然,不能为了激发兴趣而一味地让学生玩游戏,而要把游戏安排在计算机知识、信息内容等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活动学习教学内容,巩固教学内容。
例如,一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对一切都是陌生的,对键盘、鼠标的操作都感到困难,对各种电脑知识更是一窍不通。在这样的情况下,可利用游戏辅助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让学生玩“扫雷”游戏熟悉鼠标操作;用玩“纸牌”游戏解决学生对鼠标的灵活应用问题。用“配字”游戏使学生掌握键盘的基本操作,等等。教学实践证明,这在消除学生对电脑技术的畏惧感,熟悉对键盘、鼠标的操作,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值得教师在信息教学中借鉴。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是整个思维的主要形式,而逻辑思维正在发展中,根据这一思维特点,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形象生动、有情节故事或者有强烈色彩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每节课教学前把与教材有关的动画资料,包括视频、音频等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到新奇、刺激,然后用激勵性的语言进行导入,告诉他们这些精美的动画资料都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而成的,只要大家努力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大家都能制作这样精美的动画素材,从而有效调动和激发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积极性。
        三、开展竞赛,强化学习兴趣
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好胜心,在学习生活中总想表现自己,得到教师的肯定、家长的赏识、同学的赞美。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可在小学的各科教学中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电脑、网络等媒体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吸引其兴趣的,便于他们开展各种竞赛活动。
如在“汉字输入”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或全班中开展竞赛,看谁在规定的时间里输入的汉字最多、最正确,激发学生熟练掌握汉字的几种输入方法,熟悉键盘操作等。

成绩优异的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以强化学习兴趣。在课后练习中,可以安排开放式的作业,让小学生写一篇“电子作文”,要求是读后感,写好文字、配上插图和音乐等,下节课前在全班展示,令学生在课后积极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创作,努力完成作业任务,巩固课堂教学。
        四、分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虽然学生都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是因为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同,动手操作能力有差异,灵敏度、协调性、反应性等客观存在的差距,致使有的学生一点就通,有的学生虽经教师反复指导,仍在学习和运用中有困难,令一部分学生对于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产生畏惧感,失去学习的信心,导致教学效率不高,也影响其他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信心。
因此,在教学中可首先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的能力基础,实行分层教学,对于同一教学内容,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跳一跳,摘桃子”,都能体验到课堂成功的喜悦。安排能力强的学生做其他学生的小老师,帮助同桌或者小组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在巡视课堂时多给予辅导,使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率。
        五、发现闪光点,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小的进步都是成功的享受,都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和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教学实践中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分享快乐,巩固兴趣。例如:练习网络设计巩固题目时,如果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马上会发出“你真棒”“你真聪明”的表扬,受到鼓励的学生便会兴趣盎然;要是回答错了,电脑还会在屏幕上显示“再想想”,同时配上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动脑。
        六、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实践研究表明,我们通过阅读或是听而获取的信息,记忆率往往在百分之二十左右,而通过实际操作或是亲身经历获取的信息,记忆率在百分之八十左右。可见亲自操作、实践的重要性。对于有着活泼好动性格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更乐于通过动手操作环节来展示自我。为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设置一些实践操作类的课程,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操作计算机的具体方法,体会学习计算机的乐趣所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动力,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提升。
        结语
总之,兴趣是信息技术教学成功的秘诀之一,教师应该努力在课堂中紧扣激趣、持趣、品趣和忆趣等环节,让兴趣贯穿我们的课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才能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和信心,才能促学以全面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以“趣”促学,将是我孜孜不倦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杨雪梅.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兴趣培养刍议[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7):189.
[2]刘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9(29):76.
[3]葛家佳.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8):167.
[4]姜仁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中小学电教,2003(04):32-33.
作者简介:热沙来提?阿不都(1989.01-),女,维吾尔族,新疆鄯善县,新疆鄯善县鲁克沁镇三个桥小学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