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高职院校思政课大学生“坐后排”问题的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期   作者:吴学亮
[导读] 高职院校思政课常会出现学生会“坐后排”的问题,
        摘要:高职院校思政课常会出现学生会“坐后排”的问题,思政课教学效果未达到预期效果。分析发现,社会风气和智能手机等外部因素对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有影响,内部的教师和学生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思政课;坐后排;问题;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为此,我们需要了解高校思政课的有效度如何。在高职院校,往往会出现高职院校思政课大学生“坐后排”现象,它是指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上思政课时,即使前排有座位,也会选择坐到教室后几排,出现主动“被边缘”的现象。破解高职院校思政课大学生“坐后排”问题,就是要解决如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和吸引力。为了解及破解温州地区高职院校思政课大学生“坐后排”的问题,课题组在温州部分高职院校发放调查问卷1000余份,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调研,以期从课程主体视角探求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现实逻辑。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大学生“左后排”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显示,83%的学生和95%的老师认为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效果受到内外两种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主要涉及社会及家庭方面的,内部因素则主要涉及到教师和学生方面。
        (一)浮躁的社会风气及学生对智能手机的滥用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有消极影响
        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学校教育总是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只有这样学校教育才能可持续发展。社会风气和智能手机是影响学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间接的外在因素。
        1.浮躁的社会风气影响着思政课教学的效果
        从哲学层面看,社会风气是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外在表现,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行为、价值取向及精神状态。社会生活中总是既存在着“某些良好的社会风气”,也存在着“某些恶劣的社会风气”。现代的大学校园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而是与社会环境紧密联系的“活泼泼世界”。社会风气会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校园内的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态度及行为方式等。因此,社会风气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恶劣的社会风气,如贪污腐败、贩假、道德冷漠及淫秽色情,以及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及消费主义等盛行,极大地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生观取向、学习目标及生活态度等,认为思政课的理论观点与现实反差太大,加剧学生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反感或抵触情绪,从而弱化了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2.学生对智能手机的滥用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
        伴随智能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及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手机对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尤其是思政课教学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通过调查问卷,得知被调查的所有学生均拥有智能手机。从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来看,只有4%的学生使用时间少于1小时,92%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超过2小时。智能手机的功能非常强大,最受学生欢迎的软件为微信、QQ等聊天软件和视频软件,其次是游戏软件、购物软件、娱乐类软件和学习软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是看手机,睡觉前最后一件事是看手机,手机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但部分学生自制力不强,将智能手机当成玩具,整天沉迷于手机追剧、玩游戏等无法自拔,耽误了学业,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接触到了虚假的信息、暴力的场景和不健康的信息,部分学生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缺乏最起码的辨别力和抵抗力,以至于走上了违纪违法的道路。有研究表明: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可能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和慢性疼痛、记忆力下降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二)学校利益相关者的教师和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效果也有影响
        1.学生方面
        调查显示,90%的高职院校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可度很高,但对经典著作的阅读量偏低。对于“是否读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著”(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的著作)问题,选择“没有读过”和“查阅资料时零星看过”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其中读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著作(包括毛泽东、邓小平、
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著作)的比例高于读过马列原著的学生比例。说明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大多是被动的,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认识只限于表面,没有真正掌握。此外,从高职院校的生源来看,多数学生来源高中阶段的理科学生,文史哲知识相对于文科生来说,显得短缺甚或是“空白”。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来看,基本上是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的所谓热门专业,而且都属于理工农
医类专业。因此,讲授思政课,对于文史哲知识欠缺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言,颇有“云里来雾里去”的感觉,很难理解老师讲授的基本原理或基本观点。
        2.教师方面
        调查显示,85%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对思政课教学有影响。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故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学法则处于主体地位。教育实践证明,如果教学方法得当,而且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学方法单一呆板,或者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效果则不佳。但是,我们要看到,从客观上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在职业定位和自身地位问题上比较被动。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思政课课程教学缺乏科学的考核体系,二是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发展定位不明确。由于没有科学明确的考核标准,思政课教学目标模糊,意义感不强,这给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带来一定的困扰。从主观上讲,一些教师态度消极,缺少思政课教师职责的使命感,教学方法比较落后,理论水平偏低,学识、修养不够,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缺乏有效的号召力,高职院校思政课面临着教学方法单一、吸引力不强的问题。
        二、破解高职院校思政课大学生“坐后排”问题的对策
        (一)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社会的联系
        从哲学视角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思想道德状况及审美取向等,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直接影响。同时,学校是社会的细胞,学校教育不可避免地受社会风气或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要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不仅要通过道德与法律机制,净化社会风气,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而且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优化网络文化环境,承担起培育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历史责任。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或社会环境,学校教育质量要大打折扣。教育实践证明,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网络,营造一个良好的的教育环境,是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只有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统一起来,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和学校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多方面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整体素质
        1.教师方面
        (1)突出思政课教师的重要地位。首先要从肯定其成绩和地位入手,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大众关注度,为思政课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营造良 好的舆论氛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的德育专职人员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这支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家和教授。”
        (2)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一是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增强授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作为教学的重点,将深刻复杂的理论体系融入发展变化的日常生活,同学生的个人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将教学由枯燥无味变为生动鲜活,由硬性说教变为润物无声。二是增强教学的时代性。“坐后排”问题的解决要紧密依靠教学创新,进行专题讲授的教学,使教学“活起来”。三是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善于运用翻转课堂开展双向探讨式教学,由单向传递转向双向互动,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满足感,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3)加强教学管理。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教师还应加强责任意识,加强对教学纪律的管理和严格要求。否则,教师的主导地位将无法发挥,课堂教学将变得混乱,降低教学效果。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管理现状不满意,并希望教师能够纠正课堂秩序,加大奖惩力度,及时警告和记录违纪行为,减扣其平时成绩,并敦促学生认真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4)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是强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一些教师缺乏授课经验,对马克思主义知识体系缺乏阐释力,无法解答学生心中基于“四个正确认识”基础上的时代之惑,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大打折扣。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和方法,汲取真理的力量,形成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坚定的科学信仰。二 是 加 强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最 新 成 果 武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学习的高度自觉性,密切关注和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理论成果
        的学习,完善教学知识结构和话语体系,树立当下意识,将新思想、新理念和新内容及时融入教学中去。三是以现实解释力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遵循。教师找准理论和国内外社会现实的结合点,把与其承担课程相关的新事件、新案例、新素材及时纳入教学中去,
        2.学生方面
        (1)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体性,增强其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坐前排代表着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坐在前排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与老师的交流互动更加充分,强化自我管理,这些都是坐在后排无法获得的良好氛围。“坐后排”是很多学生产生种种心理问题、行为问题和教育问题的真正根源,要改变“坐后排”学生的与己无关心理、不参与心理、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
        (2)强化新媒体的正能量宣传作用。新媒体宣传具有快捷、生动、高效的特点,学生对其关注度较高,推送内容阅读量大。强化新媒体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温州某高职院校的微信公众号包括 3个层级,一是学院、院团委公众号,发挥方向性引领作用;二是系部、团总支公众号,主要是工作动态、思想宣传;三是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公众号,主要是热点宣传。三级联动实现全方位、立体化宣传,直接或间接地进行思想理论宣传,目标明确,学生参与度高,效果明显。
        (3)增强学生理论社团的引领作用。十九大以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研习社等理论社团日益活跃,它们是学生自发成立的以学习、研究和传播理论为目的的学生自治组织。学生理论社团都配有专业指导教师,应增强其示范和引领作用,使更多学生养成理论学习习惯,用理论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如温州某高职院校理论社团的周例会学习制度,一周一主题,每个主题由一名学生负责,学习有主题、有探讨、有宣传,充分发挥了社团的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 年 1 月 20 日)[N]. 人民日报,2018-02-01(1).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 年 5 月 4日)[N].人民日报,2014-05-05(2).
        [3]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N].人民日报,2018-4-25(01).
        [4]陈新刚.高职思政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理论基础及培养路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6):210-211.
        [5]李朵朵.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法制博览,2020(14):75-76.
       
        作者简介:
        吴学亮(1975.2—),男,汉族,籍贯:河南平顶山人,浙江工贸技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系2019 年温州高校思想政治专项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坐后排”问题的实证研 究——以温州市高职院校为例(WGSZF201914)的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