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让物流专业切实以软技能的提升作为目标,要对现有的教学进行改革,文章以下提出了针对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当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从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希望可以具有针对性的对现今的物流专业的软技能提升给予一定的建议,切实提高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有更好的专业学习效果。
关键词:物流专业;软技能提升;教学改革;供应链管理
物流专业以及供应链管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就是设计知识面光,并且具有着极强的实践性,各个学科之间的内容相互交叉,并且对知识有着非常高的综合性,课程所讲述的大部分理论和方法都是来源于企业实践,这些内容切实的将企业的管理思想,还有一些技术、方法融入到一起,这种思维方式是可以代表未来企业发展的新型思维。在物流专业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常常觉得这是一个抽象并且复杂的学科,也因此很多学生不愿意积极配合,使得专业知识没有很好的应用效果。以下将针对实际物流专业供应链管理课程效果,给予一定的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始终使用传统理论是教学模式
供应链管理课程涉及众多的学科,其中主要包括有管理学、运筹学、市场营销学等多个学科,也因此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及其的广泛。而在高校实际这门课程的开展的过程当中,还是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被迫性的进行知识的灌输,上课的方式主要是以听课和做课堂笔记为主要部分。老师在课堂当中,由于课程布置的课程大纲过多,也有着非常多的教学内容,高校老师只想可以按着进度尽快的完成知识的输出,没有考虑到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情况,也没有注重课堂实践的部分,传统教学方式极大的打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1】。
(二)单一的教学手段
虽然现在社会科技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也使得现今的课堂当中可以有效的运用到当前的科学技术。在课堂当中充分的运用了多媒体式的教学,也在教学当中安排了一些案例的讨论问题【2】。但是在课堂实际实施的过程当中,多媒体的展示也仅仅局限于电子课件的机械性展示,在多媒体上打出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没有实质性的解决课堂的教学问题。也因此,课堂的氛围非常单调,学生的情绪不活跃,在课堂当中学生依旧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位置,没有极强的参与意识,从而也没有发挥出高校自主学习的作用。
(三)课堂案例不够充分
供应链管理课程当中的课堂案例是非常不充分的,并且时间都比较长久,没有很强的时效性,例如课程当中最常讲到的惠普打印机,这个案例很多年来都被老师用来举例,并且非常的简单,老师也没有寻找更好,并且更让人信服的案例。课堂当中的很多案例都是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成功案例,但是课堂当中对于这些案例的分析都仅仅局限于文字的描述,以及浅层次的分析,课堂当中老师没有很好的讲述案例的背景资料,以及成功案例的发展历程【3】。并且老师在课堂当中,没有充分的讲述到一些供应链管理企业失败的案例,这也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对供应链课程内容,在实际当中不能有效的运用到课程相关的知识,对于物流专业没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知。
(四)陈旧的课程考核方式
这门课程的考核一般是采用闭卷考试,最终的期末成绩是以出勤成绩加卷面成绩给出。卷面的试题主要又填空题、单选题、简答题以及案例分析题组成,这样的考核学生只能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但是却极大的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仅仅由卷面成绩来反应学生日常的学习情况是非常片面的,这样对极大的影响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得课程的教学效果非常差【4】。
二、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对策
(一)教学理念的改革
供应链管理课程的特点涉及知识点面非常之广,内容不仅繁琐还非常的零散,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并不清晰,也由于其庞大的理论体系,使得学生在实际课程学习的过程当中感到力不从心【5】。老师要切实的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由此来帮助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对这门课程树立一定的信心。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当中,老师要注重减少纯理论课程的时间,多给学生一定展开小组研讨的时间,可以在课堂当中使用到一些“问题驱动”“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授课,这样的方式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课程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切实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小组之间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
(二)加强课堂当中的案例教学
老师要在实际的企业当中精心挑选经典的案例,在实际供应链管理课程的讲述过程当中,要掺杂着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有效的将学生带入实际的企业运作的模拟情景当中。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案例的讨论当中,并且规定学生在课后对课上分析的企业案例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步骤可以有效的培养出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以及解决的能力。
(三)加强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
现在的市场更加需要的是应用型的人才,所以在课程讲述的过程当中要极其的强调动手能力,以及实际的操作能力,也因此大学生在正式进入工作的时候,可以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也更符合工作岗位的需求,这也需要让学生有将理论和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能力【6】。对于物流专业,以及供应链管理专业课程的课程的开设来看,学校要切实的开展一些实践性的课程,并且要注重一些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专业的技能,提升本专业的技术应用的能力。在学校内部积极的引入一些物流与供应链相关的软件,充分的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课堂当中。与此同时,在校外要通过学校的校友会平台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岗位,并且学校要安排一些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专业以及供应链管理相关的技能。
(四)注重过程化的考核
学校要切实的摒弃传统教学效果的评价模式,根据自身学校的特点来制定一套新型的评价标准,实时的记录学习过程化的考核。对于传统的考核,注重的是学生最终的闭卷成绩,来对学生进行考核,而现今需要转变为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而强调的过程化的考核,主要包括学生的考勤状况、课堂当中的互动状况、课堂笔记的质量、课后作业的完成度等等内容。过程化的考核是平时成绩,要适当地制定过程化考核以及最终结课考试成绩的比例,两者的比例学校需要掌握好,不可有偏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弱化传统考核的死记硬背的弊端,可以在学习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对课程知识有更加灵活的运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切实的对供应链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无论是从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上,学校都要给予极强的力度进行改革,要彻底实现教学过程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其专业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大学所学习到的知识可以有效的转化为工作能力,成为社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贡文伟, 施国洪.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0(03):140-141+147.
【2】王叶峰.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S4):184-185.
【3】姜玉宏, 姜大立, 刘洪娟. 供应链管理课程考试改革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1, 33(1):122-123.
【4】李洁, 沈艳.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9):21-21.
【5】朱佳俐. 高职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教学方法改革"为例[J]. 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 2012.
【6】郭泉. 信息化背景下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 021(001):123-124.
作者简介:丁归仁,男,汉族,本科学历,单位:深圳市宝山技工学校,研究方向:城市物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