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表演”,唤起孩子学习的乐趣,促进孩子的有效学习。这里的“表演”,包含两个部分,第一是孩子的“表演”,第二是老师的“表演”。
关键词:表演;识记;背诵;注意力;乐趣
从教16年,今年又接收了一批一年级的孩子。刚从六年级下来,我刚开始感到不太适应。我慢慢回忆、搜索,完整地带了两届毕业班,我是怎样让一年级的孩子安静地坐下来,让他们的注意力能较长时间集中的呢?突然一个词语从我的脑海里蹦了出来——表演!对,就是“表演”,唤起孩子学习的乐趣。
众所周知,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而“表演”却能抓住这些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的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表演”,促进孩子的有效学习。这里的“表演”,包含两个部分,第一是孩子的“表演”,第二是老师的“表演”。
首先孩子的“表演”,在学习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的学习活动如果加入了孩子的“表演”,他们更有主人翁的感觉,更有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我们在课堂上,可以把孩子们的“表演”渗透在学习的很多环节中:
一、“表演”帮助孩子识记拼音和生字。一年级的生字大多是象形字,我在教学中,让孩子充分开动自己的脑筋,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来识记拼音和生字。孩子们兴趣盎然,他们想出好多办法,让大家瞬间记住,我真是非常佩服孩子们没有被限制的想象能力。
比如,我们在学习汉语拼音字母时,孩子们可以用手比划字母的各种形状,大拇指和食指弯曲,变成C,大拇指和食指连接闭合,变成O,孩子们张大圆圆的嘴巴变成O......这样把枯燥的拼音字母学习变得有滋有味起来。记得有一次,我询问孩子们有什么巧妙的办法记住“大”字时,话音刚落,一个男孩冲上讲台兴奋地说:“老师,我想到一个办法!大家看我摆的造型!”说罢,他两脚使劲分开,双手平伸在身子两侧,这不是一个活脱脱的“大”字吗?全班同学惊讶地张大嘴巴,接着雷鸣般的掌声响了起来。
二、“表演”帮助孩子理解和背诵课文。一年级的课文浅显易懂,有的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小儿歌或诗歌,有的讲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有的和小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正适合一边表演,一边背诵。比如,我们在背诵《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比较长的课文时,孩子们一边表演,一边背诵,不仅让孩子们理清了课文的思路,而且分清了几种小动物的脚掌的形状,本来很难区分的生活知识,孩子们背起来却是兴味盎然。动手又动脑,难道不是一举两得吗?
老师的“表演”,在课堂教学中也能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一、老师的“哑剧”表演能牢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何为“哑剧”?顾名思义,没有声音的表演。比如,我在教学拼音字母时,为了让学生认真辨别某些字母的发音方式,采用“哑剧”表演,只是张嘴显示发音方式,并不出声,但是孩子们的小眼睛都紧紧地盯着老师,生怕看错了这是什么字母,从而牢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认识到字母发音时口型的细微差别,他们学习的效率也明显提高。
二、老师授课时夸张的动作、表情也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在讲授有小动物角色的课文时,适时地加入小动物的动作,模仿不同角色的说话语气,孩子也扮演其中的角色,真正地融入课堂的气氛当中。
学习一旦有了乐趣,孩子们的学习动力就会十足,老师教学时,会更加得心应手。